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期间,牛首山的展区始终人头攒动。AR体验区前排起长队,联名文创被反复问询,线上直播互动热烈,这座承载千年金陵文脉的名山,正跨越地域界限,在长三角文化舞台上绽放独特魅力。
文创破圈,把千年美学带回家
走进牛首山展区,传统文化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成了可以带回家的日常美学。“牛首吉祥”“牛首生活”“牛首智慧”“牛首味道”四大系列文创,构建了一条完整的“文脉—产品—生活”转化链。
拿下“2025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的“‘藻’安金陵”首饰套装,将佛顶宫藻井的层叠结构巧妙转化为“春山叠翠”的视觉符号,传统冷珐琅与花丝工艺的碰撞,让古老的平安祝福焕发现代时尚光彩。
“禅境流香茶器”凭借牛首山建筑倒影的灵感设计,成为茶友圈争相收藏的“文化新宠”;“牛首十二讲堂”书签和AR冰箱贴,让深奥的名家思想变得可触可感;福茶与文创雪糕更是创新地让文化有了味觉体验,真正实现了“可赏、可玩、可用、可尝”。
跨界联名更让牛首山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与敦煌研究院、大英图书馆、蓬皮杜中心等顶级IP的合作,让金陵文化在国际视野中找到知音。特别是与敦煌研究院联名的“本心清净”商务套装,延续了数字艺术展的文化脉络,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丝路遗韵”与“金陵风韵”的对话。
临近农历马年,牛首山已备好一系列新年好礼——福字卷轴、马上有福、马献祥瑞、福运藻到等礼盒,将传统生肖文化与牛首山美学完美融合,等着为你的节日增添一份文化气息。
文物说话,科技让历史可触摸
如果说文创产品是文化的“颜值担当”,那么数字技术就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灵魂所在。
“戴上AR眼镜,瞬间‘穿越’到舍利大塔内部,连掐丝珐琅的细微纹路都清晰可见!”现场观众的赞叹,道出了“数智牛首”的真正魅力——让静态的历史建筑变得可感、可互动。
“数智牛首”数字化平台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智慧文旅示范项目”,已经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截至2025年11月19日,平台注册用户达207.7万人,访问量突破1638.14万次,数字藏品和互动场景的持续推出,让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云游”牛首山。
传播破壁,文化种草成爆款密码
牛首山的“走红”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精准的全域传播打法。
展会期间,牛首山的直播间别出心裁地以“文化讲解”取代硬核带货。文化传播使者变身知识博主,深度解读藻井纹样的吉祥寓意、联名系列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及产品设计中蕴含的东方美学。这种“先种草文化,再种草产品”的方式,让网友通过弹幕互动、点赞分享,实现了“屏幕内外同频共振”。
这种创新的传播模式,既打破文化传播的“自说自话”,又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消费需求,真正做到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赢。
未来已来,数字文旅开启新篇章
在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同期举办的2025江苏数字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上,牛首山作为南京市唯一推荐的文旅景区惊艳亮相。相关负责人从文化新景、数字实践、合作机遇三个维度,向各界展示牛首山如何用科技重塑体验、用创新激活文化。
目前,牛首山正加速推进AI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数智牛首”“牛小禅AI伴游”等数字应用已成为游客的“新宠”。下一步,牛首山将以“数字技术+文旅融合”为主线,推出各类综合配套等招商项目,诚邀全球伙伴共同开启数字文旅新篇章。
从文创产品的“破圈”出道,到数智技术的“活化”赋能,再到传播矩阵的“破壁”出击,牛首山在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场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完美邂逅。
未来,牛首山将继续深耕“文化+”融合发展之路,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为每一位到访者讲述更加生动、亲切的牛首山故事。
通讯员 牛文宣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端木
牛首山供图
下一篇:连江8亿粒鲍鱼“避暑”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