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航空救援 构筑“空中生命线”
创始人
2025-11-21 16:07:29

来源:科技日报

当发生重大地震、洪水或山火时,能否迅速调动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穿越复杂地形,第一时间抵达灾区,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大响看来,这条“空中生命线”的强弱,是衡量国家现代化应急管理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日前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97次学术讨论会上,刘大响对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5年来,《“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政策文件集中出台,为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战略方向和技术路线。刘大响认为,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具备跨区域、海空一体和多功能救援能力,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统筹协调机制不足、装备体系结构性失衡、基础设施网络不完善、专业人才队伍匮乏、法规标准与空域保障滞后五方面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有系统化、前瞻性思路,不仅要解决现有短板,更要形成能够持续、高效、可扩展的运行模式。”刘大响说。

刘大响认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现代化建设有五大核心方向。

一是构建“一元化指挥、多元化协作”体系,建立常态化联合指挥中心,同时理顺各方力量关系,明确职责和调用程序,实现“平时分工建设、灾时统一调用”。

二是打造“全谱系、高可靠、智能化”的装备体系,重点是补齐重型直升机、高原型直升机以及大型无人机等装备短板,优化装备结构,并推动任务系统模块化、智能化,实现“一机多用、精准执行”。

三是打造“覆盖全国、反应灵敏”的保障网络,包括科学规划建设全国直升机起降点,形成主要城市“半小时任务圈”;建设若干国家级航空应急救援区域中心,承担装备前置、人员培训、物资储备、指挥协调等核心功能;建设集成空域申请、资源调度、实时监控、气象服务、灾情信息等功能的国家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和“一张图”指挥。

四是从建立培训体系、推行资格认证、强化实战演练三方面着力,培养专业航空应急救援人才队伍。

五是营造“保障有力、技术先进”的支撑环境。包括推动建立“应急救援空域”概念,优化审批流程,并利用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救援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如何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刘大响认为,应实行“近期、中期、远期”三步走战略。近期阶段重点是理顺机制,补齐装备和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中期阶段重点完善网络和信息化平台,壮大专业队伍,提升整体能力;远期目标是建立世界一流现代化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其具备高效的全国调度能力和跨区域、远程投送能力,装备、人才、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平台高度融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财政部:2025年中国内地与香... 2025年中国内地与香港企业会计准则保持持续趋同原文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1日转载自:财政部网...
海尔机器人与INDEMIND达... 2025年11月19日,海尔机器人与北京盈迪曼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INDEMIND)在北京正式签...
一档AI生成的综艺爆红 (来源:投资界)部分网友对AI做的视频,认知和接受度仅限于两年前风靡网络的“甄嬛吃汉堡”,作为一种片...
云南两地发布2026年放假通知 日前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202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除全...
车展速递丨上汽乘用车首次成立销... 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编辑|裴健如     “随着明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