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提到胸科手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开胸”“插管”“住院好几天”。然而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完成高难度胸科手术后,48小时内便能生活自理、顺利出院,且不带任何引流管。这背后,是上海市胸科医院各临床科室在麻醉科的有力配合下,历经多年积累和筹备,实现了从术前、术中到术后的全流程精准把控。
上海市胸科医院医务部主任郑悦指出:“如此高效、人性化的康复效果,是多学科协同的缩影。麻醉科作为贯穿诊疗全流程的主线,提前介入术前评估、术中精准调控、术后疼痛管理,让高难度胸科手术的快速康复成为可能。”
胸科手术因涉及胸腔内复杂脏器,手术复杂度高、术后疼痛明显、并发症风险高。而在上海胸科医院,目前医院年实现胸科手术48小时内出院的案例近两千例。
“麻醉安全没有捷径,全在细节把控,”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科主任吴镜湘说,“我们术前会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甚至调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术前用药方案;对高危人群采用可穿戴设备筛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既提升效率又改善患者体验。这种一人一策的精准防控,让医院胸心外科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院高难度胸科手术开展非常规范,能够实现48小时内出院,且能做到让患者出院时不带胃管、胸腔引流管等任何管路,能够实现生活自理,”郑悦主任强调,“这不是赶时间,而是让康复更舒适、更安全,这才是符合胸科手术特点的快速康复模式。”
“手术中,我们不仅要让患者‘睡着’,还要让患者的肌肉彻底放松,”吴镜湘主任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这就是手术中需要使用‘肌肉松弛剂’(简称肌松药)的原因。然而,过去让麻醉医生和患者头疼的是,手术结束后,肌松药的效力有时未能完全消退,可能导致患者呼吸无力、喉咙堵塞感等不适。现在,我们有了精准的‘解药’。”这就像武侠小说里中了“十香软筋散”有对应的解药一样,现代麻醉会使用新型的肌松药,并在手术尾声精准使用其“解药”——肌松拮抗剂,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术前的自然状态。这意味着患者醒来后能更快、更轻松地自主呼吸,为术后快速康复、早期下床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郑悦主任进一步指出,医院可以继续探索真正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并推动麻醉学科深度参与新诊疗体系的建设,打造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范式。“让‘无痛、舒适’成为诊疗的标配,而非附加项,成为所有患者触手可及的现实。”
原标题:《麻醉科如何为胸科手术按下“加速键”》
栏目编辑:郭影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