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不同于以往厂房内灯火通明的场景,此时这里没有一盏照明灯亮着,只有设备的指示灯如点点星辰在黑暗中流转——这便是上海卷烟厂打造“绿色工厂”,推进节能降耗的生动实践。
智能联动,破解“黑灯”精准控制密码
“要让设备‘会说话’,照明‘能听懂’,可不是件容易事。”回忆起今年3月份项目初期的攻关,负责智能控制装置开发的维修电工组长蔡利强和电工巫文斌都记忆犹新。为了实现设备运行与照明系统的智能联动,项目团队需将多种设备的运行信号,精准集成到库区照明控制中枢。
那段时间,项目组成员们把时间“掰”成了两半用:工作日,他们紧跟着生产线,围着不同工况下的设备运行要求,寸步不离地记录各类运行信号特征;一到周末或是长假,他们就抱着电脑扎进厂房,埋头于信号控制逻辑的调试和优化中。
项目组成员正在调试优化“黑灯”信号控制逻辑
历经三个月的反复打磨,这套智能联动控制系统终于在5月逐渐“成熟”:当件烟自动码垛设备平稳运行时,照明系统保持关闭;一旦设备发出异常信号,对应的区域照明灯光会瞬间自动亮起,仿佛“哨兵”及时照亮故障设备。
按需照明,能耗“减法”里的绿色加法
“黑乎乎的,设备咋管?出了问题咋反应?”面对全自动化、少照明的新生产特点,工作了7年的挡车工计师傅心里也没有底。为了让职工适应新系统,工厂专门针对操作工、维修工等关键岗位,开展专项培训。如今,他只需目光在中控屏幕上一扫,再配合现场自动亮起的灯光,就能快速定位故障位置,并在第一时间赶到,确保排故响应“零延迟”。
“以前不管设备忙不忙,库区的灯总得亮着,现在‘按需照明’,省电又智能!”计师傅骄傲地说道。数据最有说服力:在项目调试试运行期间,2025年6月成品件烟库码垛区单月照明用电已大幅下降。
“这不仅意味着照明费用的减少,更是我们向‘绿色工厂’迈进的重要体现。”部门负责人郭祖欣坦言,“按需照明”的模式,既展现了智能系统对设备状态的精确感知,更在节能降耗的“减法”中,实现了绿色发展的“加法”。
上海卷烟厂这一项目,不仅是一次生产流程的创新变革,更是一次绿色智造理念的生动实践。在节能降耗的道路上,闪耀着绿色工厂建设的智慧之光。
(文:江思宏图:江思宏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