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的耐心劝导,我们这个家就散了!”近日,在盐城市阜宁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调解室内,年过七旬的陈大爷紧紧握住调解员的手,眼眶泛红地说道。近年来,阜宁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以“以人为本、温情调解”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多元化解、精准施策”调解体系,联动社区、妇联、法律援助中心等多方力量,成功化解数十起婚姻危机,用专业与温情守护家庭和睦。
巧解婆媳心结:社区联动搭桥梁,消融代际隔阂
“每天不是为了家务事争吵,就是为了孩子教育问题闹矛盾,这样的日子没法过了!”32岁的王女士与丈夫李先生结婚5年,因婆婆传统观念与自身生活理念冲突,加之丈夫“中间缺位”,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提出离婚。
调解员启动“分别沟通+集中调解”模式,精准定位矛盾核心后,特邀双方所在社区的“金牌邻里调解员”参与。社区调解员结合日常走访了解的家庭情况,用身边婆媳和睦的真实案例现身说法,更具说服力。同时引导丈夫承担沟通责任,分享社区总结的“婆媳和谐小妙招”:每周固定“家庭互动时间”,遇分歧由丈夫先安抚双方情绪再共同协商。
经过两小时调解,婆婆主动道歉,王女士表示理解,李先生承诺当好“润滑剂”。社区后续还建立了“家庭关系跟踪服务”,每月回访一次,确保调解效果长效化,这起纠纷的化解正是“婚姻登记处+社区”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
破解信任危机:妇联介入疏心理,坦诚约定固情
“他总疑神疑鬼,偷偷查我手机,这样的信任危机让我窒息!”张女士与丈夫赵先生结婚8年,因赵先生工作不顺心变得敏感多疑,夫妻争吵不断,张女士无奈提出离婚。
调解员判断赵先生的多疑源于安全感缺失,当即联系县妇联心理辅导志愿者介入。妇联志愿者运用专业心理疏导技巧,帮助赵先生分析心理根源,引导他认识到“信任是婚姻基石”;同时安抚张女士情绪,肯定其家庭付出,建议她多给予丈夫关心鼓励。
结合妇联婚姻辅导经验,调解员与夫妻二人共同制定“坦诚约定三部曲”:每日半小时深度交流、赵先生不私自查手机、张女士提前告知行程。妇联还为赵先生推荐了兴趣爱好社群,帮助他转移注意力、重建自信。经过三次跟进调解,赵先生主动道歉,张女士选择原谅,夫妻重拾温情。
护航暮年情缘:法律援助破阻碍,情理相融护夕阳
72岁的陈大爷与70岁的刘大妈再婚5年,感情和睦却遭子女以“财产分割”“赡养责任”为由反对,甚至被威胁断绝关系,无奈前来离婚。
调解员当即启动“暮年婚姻专项调解机制”,邀请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参与。律师从法律层面明确告知子女:“老人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后共同财产可约定分配,赡养义务不因父母再婚而改变”,并现场解读《民法典》相关条款,打消子女顾虑。
调解员同时从情理角度劝说子女:“老人晚年相伴不易,应尊重父母选择”,并建议老人与子女签订财产协议。法律援助中心后续为老人免费拟定协议模板,社区居委会见证签字,形成多重保障。最终子女理解父母心意,同意两人继续生活,两位老人热泪盈眶地握住调解员的手表示感谢。
盐城市阜宁县婚姻登记处总结的“倾听共情+精准定位+多元化解”模式,将社区、妇联、法律援助资源精准嵌入不同类型纠纷调解:婆媳矛盾联动社区,依托邻里熟悉度增强说服力;信任危机借助妇联心理服务,精准疏导情绪;家庭阻力引入法律援助,明晰法律边界。
通过定期开展跨部门联动,提升调解员专业素养,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婚姻调解服务网络。下一步,盐城市阜宁县民政局将继续深化多方联动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持续擦亮“爱在阜宁”婚姻服务品牌,守护更多家庭的幸福美满。
通讯员:赵建飞 嵇晶晶 郑珊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周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