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与未来。如何更好地留住青年人才、服务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近年来,北京在加大青年人才安居乐业保障力度上层层加码,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全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生态之都。
今年4月,北京启动了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建设,首批圈定海淀、昌平、经开区等三个区进行试点,统筹住房、落户、资金等资源,并集中发布了示范区建设系列政策。10月,北京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住房保障、创业空间、政务服务等一系列托举措施。为帮助更多青年人圆梦,今年北京还在HICOOL全球创业大赛中新增了“青年创业梦想计划”,为全球在校大学生及毕业两年内的青年人才开辟了专属发展通道,为创新产业未来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从安居到扎根,从生活到发展,北京以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与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态,铺就创新创业梦想之路,让青年人安心闯、放心创。
案例
HICOOL全链条赋能成北京建设人才高地金名片
在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上,演员张颂文戴上了由亮亮视野出品的AR(增强现实)翻译眼镜,当看到对话内容变成文字飘浮在眼前时,他对于AR技术“打破空间限制、提升工作效率”的特性大感惊奇。与张颂文的这一互动,让亮亮视野获得了不少关注。事实上,早在2022年,亮亮视野便通过参加HICOOL全球创业大赛“出圈”,获得了三等奖。其与HICOOL的缘分,也一直持续至今。
作为中国AR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亮亮视野专注于AR技术与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应用。其最新款产品Leion Hey2依托先进的光学显示系统和AI翻译算法,实现了同传级别“无感知”实时翻译体验,精准覆盖跨国商务会议、海外旅行、国际课堂互动等多元场景的无障碍沟通需求。“语言有时像一道无形高墙,即便身处高度全球化时代,人们仍会因此错过精彩体验。我们希望用AR眼镜把这堵墙推倒。当语言障碍被移除,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值流动将迎来指数级增长。”亮亮视野“90后”市场经理马庆洋自豪地说。
提起HICOOL,这个年轻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得益于HICOOL背书,亮亮视野的AR眼镜已成为北京文化论坛等重要活动的官配翻译工具。他们的产品将于12月正式上线销售,目前部分产品已在大明眼镜北京王府井旗舰店进行展示。马庆洋透露,此次能与大明这一中国眼镜行业老牌巨头达成实质性合作,也得益于HICOOL牵线搭桥,“未来,我们与大明眼镜的合作门店数量还有望进一步扩大。”
今年是HICOOL落地北京的第六个年头。如今,这一品牌已经成为北京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一个“金名片”。六年来,HICOOL已培育产生1家上市公司、16家独角兽企业和197家“专精特新”企业,赛后新融资额超过500亿元。作为全球创业创新的重要枢纽,HICOOL还构建了全周期、多维度的服务体系,从项目引进、落地成长到市场拓展、国际布局,为海内外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促成一批优质项目在京生根结果、茁壮成长。
除了亮亮视野,还有一大批青年人才和企业因HICOOL的全力支撑落地北京。如来自意大利的英斯湃特,在2024年HICOOL全球创业大赛获得三等奖后,借助“管家式”服务解决了法律、出入境、社保等难题,成功在京设立全资子公司并计划建厂;由俄罗斯籍创始人领衔的法拉迪光学,同样在HICOOL的全流程标准服务支持下完成公司注册、人才落户与银行开户,通过创业活动快速融入本地生态;阿法龙科技则在HICOOL协助下解决了子女入学、人才公寓等生活难题,安心投资8000万元建设国际领先半导体实验室;作为首届HICOOL大赛优胜奖项目,思灵机器人在陪伴式服务下,一周内敲定5300平方米厂房,如今成长为估值35亿美元的“独角兽”;理工全盛在HICOOL全球创业峰会现场获得顺禧基金8000万元投资……
保障
推出全方位政策包 打造全球创新创业生态之都
推出全国首个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认可的国际职业资格达163项;筹集3万套左右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青年人才公寓;鼓励各区设立青年人才发展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左右……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为此,北京推出了覆盖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全方位政策包,全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生态之都。
2025年9月北京服贸会期间,市人社局与市人才工作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25年版)》,聚焦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围绕信息技术、科技服务、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扩容升级,将本市认可的国际职业资格目录总量增至163项,包括143项国际职业资格清单、9项急需紧缺国际职业资格清单、11项出海职业认证清单,其中有7项是国际职业资格互认清单。目录切实延伸“北京服务”全球触角,助力全球人才跨区域流动,让人才流动与国际协作更顺畅、更高效。
同时,目录针对不同类型持证人才与用人单位需求,推出“精准化、差异化”四大服务。如143项国际职业资格清单持证者可享受基础服务,包括工作居住证办理、外籍人员工作许可、对应中级职称等基础保障服务;而9项急需紧缺国际职业资格清单持证者可享受升级服务,包括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提供高级职称对应服务。如针对金融领域高层次人才需求,明确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工作满10年可对应本市高级职称。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起,北京已连续四年推进国际职业资格认可工作,截至2025年8月,北京市已为2700多家企业提供7000余人次国际职业资格的查验服务,引进和评价专业人才近600名。
2025年10月,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青创十条”),从生活保障、创业支持、人才培养、政务服务、环境营造等五方面对青年人才给予政策支持。
走进位于海淀中关村温泉科技园的“寓见西山”项目样板间,28平方米的A型一居室内,小米智能家电、木质环保家具一应俱全,明亮的落地窗外,正对着郁郁葱葱的社区花园……这样的高品质房源,应届毕业生只需支付市场价60%的租金即可入住——这是海淀区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的安居方案。随着“青创十条”发布,这样的青年公寓将帮助更多青年人才实现“安居近业”。“青创十条”中明确,将筹集一批青年公寓,制定实施青年公寓试点方案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各区利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市管企业商办用房等房源,筹集3万套左右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青年人才公寓,定向给予租金减免或补贴。
在创业支持方面,“青创十条”提出要推出一批创业空间。盘活科技园区、商务楼宇,以及市管企业、集体经济老旧厂房等闲置空间资源,免费或低价为青年人才初创企业提供300万平方米办公空间。同时,“青创十条”多措并举构建“耐心资本”金融体系,为创新注入源头活水。鼓励各区设立青年人才发展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左右,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发展“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人才险”等产品,用好市级银企对接系统,提高青年人才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在政务服务方面,“青创十条”贴心地为青年人才初创企业配备总数不少于3000名的专属服务管家。还可将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初创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强化非现场监管,坚持非必要不检查。值得一提的是,“青创十条”还特别关注到青年人才的“好玩”天性,着力打造青年人才的生活氛围,提出将布局一批活力街区,在全市打造20个左右集人才公寓、孵化空间、创业投资、商务配套、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于一体,充满活力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街区。
建议
有好想法和硬技术 青年人才就能快速获得支持
“当下是青年科技人才来京创新创业的‘黄金窗口期’。”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HICOOL一站式创业生态平台负责人武沂表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资源,从集成电路到人工智能,从生物医药到量子信息,每个前沿赛道都有政策护航、资本加持。同时,像HICOOL这样的优质平台也在不断扩大全球资源网,“青年创业者只要有好想法、硬技术,就能快速获得落地的支持,比如理工全盛这个项目,就是在HICOOL峰会上遇到了投资人,结果半年内完成了数千万的投资。”武沂说。
武沂认为,结合全球科技竞争趋势和国内产业需求,青年创业者可重点聚焦两大核心方向:一是前沿赛道的场景落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这些领域,技术迭代很快,但很多时候从技术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更易实现“小切口突破”,如在工业场景,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这类细分场景的需求还未被满足;二是核心技术的攻坚突破。“十五五”规划强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比如在集成电路领域,创业者们可以聚焦“高端芯片设计工具(EDA)”“特色工艺芯片”;在人工智能领域,可深耕“大模型轻量化应用算法”“多模态交互技术”;还有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像高精度传感器、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这些底层技术,需要长期投入但市场空间巨大,也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在武沂看来,青年人才在京创新创业,不用怕“方向太专”“技术太硬”,因为HICOOL这样的平台就是他们坚实的后盾:通过大赛帮他们“亮本事”,通过峰会帮他们“链资源”,通过常态化服务帮他们“解难题”。“只要选准赛道、扎根技术,青年科技人才完全能够在‘十五五’的创Hehson潮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武沂说。
畅想“十五五”
“90后”亮亮视野市场经理马庆洋:
现在我国智能眼镜渗透率不足1%,行业才刚刚萌芽,未来拥有成百上千倍的增长潜力。目前国家和北京市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亮亮视野会和伙伴企业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推动行业做大做强。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力争让智能眼镜产品大规模应用于商务、能源、航空等领域及需要帮助的人群。同时,我们的产品也正在逐步深入海外市场,让中国AR+AI技术帮助全世界提升数字化能力。我相信,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无障碍、无边界沟通的世界将成为现实。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下一篇:深圳新增3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