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既有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有群众急难愁盼的“锁心事”。不少年轻干部带着专业知识投身基层,却有时陷入“理论用不上、办法不管用”的困境。其实,那些源于群众实践、流传于田间地头的“土方子”,往往藏着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土方子”虽无华丽包装,却满是生活智慧。乡间老人调解邻里纠纷的“拉家常法”、村干部动员村民参与建设的“积分制”……这些看似“土气”的办法,扎根乡土实际、贴合群众需求,比生硬说教更管用。年轻干部学历高、思路活,但缺乏基层历练,若能放下“架子”,多坐群众的“矮板凳”,多听田间的“真心话”,就能从“土方子”中汲取经验。
善用“土方子”,核心是善学善转。年轻干部要带着问题向群众请教,把“土办法”里的合理内核提炼出来,结合现代理念优化升级。比如将传统的“村务公开栏”与线上小程序结合,让信息传递更高效;把老党员的“调解经验”当成工作指南,让矛盾化解更规范。这种“土洋结合”的方式,既能保留实践智慧的温度,又能提升工作的精准度。
年轻干部不必执着于“高大上”的方案,不妨多挖掘、善用“土方子”,在接地气中长才干,在解民忧中显担当,让青春力量在基层沃土中绽放光彩。
本栏目投稿邮箱:tcrbsz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