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通讯员 陆娟
本报讯 孩子放学后总爱往网吧跑怎么办?青春期的少年变得沉默寡言如何疏导?面对这些困扰许多家庭和学校的问题,南湖公安在东栅辖区试点推出的“青藤”联盟,正在尝试给出它的答案。
这条以“青藤”命名的新路径,正柔韧而坚定地将家庭、学校与社会力量缠绕在一起,共同为未成年学生画出一个温暖的“防护同心圆”。今年以来,该辖区涉校未成年学生警情同比下降21%,“青藤”的守护已初见成效。
“青藤”联盟的核心在于“精准”。公安、教育、学校、心理咨询师和司法社工等,为需要帮助的孩子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形成“发现—干预—矫治—回归”的闭环。
中学生小陈(化名)曾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逃课、情绪暴躁。联盟介入后,没有简单的批评说教。心理咨询师让他打开了心扉,发现其根源在于家庭矛盾带来的压力。随后,一份专属于小陈的帮扶计划启动:心理疏导、学业帮扶、家庭关系调解……多方协力下,小陈慢慢变了,重新回到了课堂。据悉,今年像小陈一样被“青藤”精准托起的学生已有18名,每人都拥有一份个性化的“成长导航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藤”联盟激活了“家校共育”的一池春水,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及常规家访,派出所与学校携手,将关怀的目光投向离异、留守等需要特别关注的家庭。
在一次联合走访中,联盟成员发现初中生小林(化名)因父母长期在外,疏于管教,时常夜不归宿。联盟不仅及时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更督促校方与家长深入沟通,引导监护人签订了《监护承诺书》,郑重承诺履行监护职责。同时,联盟创新性地发动具有安全防护经验的家长,组建起一支22人的“家长安全督导团”。这些“安全大使”们活跃在护学岗、校园安全检查、安全习惯劝导等场景中,将守护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形成了“家长管、家长护”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通过常态化排摸已解决苗头性问题12个、签订《承诺书》6份,相关学生后续均未再发生违法行为。
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一场需要全社会接力的长跑。“青藤”联盟的藤蔓,也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
“青藤”联盟积极联动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针对校园周边网吧、KTV等易滋生问题的场所进行专题会商、联合整治,已督促4家场所完成整改,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法治教育也不再局限于书本,联盟联合司法部门,组织青少年走进法治教育基地、观摩模拟法庭已达8次,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在生动的体验中内化于心。
而最具温情的创新,莫过于“小云警”联合帮扶机制。对于个别有自我伤害风险的孩子,联盟在专业干预之余,会邀请他们加入“云阳义警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从被帮扶者到小小参与者,角色的转变让他们在服务他人中找到了价值感,重塑了自信,学会了担当。
“青藤”蔓蔓,携手绵绵。“青藤”联盟正以其扎实的举措和温暖的关怀,将守护的根系深扎,让合作的藤蔓延伸,努力为每一位未成年学生的安全、健康、阳光成长,描绘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