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月宏报道 2025年,沈阳市共筹集各级财政资金10.9亿元,强化科技、人才、装备、生态、机制等要素保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记者从沈阳市财政局了解到,今年沈阳统筹各级财政资金1.41亿元,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新品系培育,改良育种基地基础设施,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围绕水稻、玉米等关键作物,稳步推进国家级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和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建设。支持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对农业“揭榜挂帅”技术公关企业、省市级农业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等给予支持。
统筹各级财政资金0.36亿元,牢牢抓住乡村人才这一关键,支持高素质农民、奶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培育,扩大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效能。
争取上级资金2.83亿元,推动“两新”政策落实,深入开展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落实中央农机购置和应用补贴政策,支持农机具报废更新,优先用于先进、适用、绿色农业机械。加大设施农业建设改造力度,推进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改造、配套设施设备智能化提升,促进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业机械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统筹各级财政资金0.44亿元,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动地膜、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畜禽粪便有机肥生产、化肥减量增效等重点项目。支持秸秆离田和“五化”利用,确保全市秸秆利用率达到95%以上;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支持沈阳臻品、绿色食品认证等,充分发挥生态农业优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格局。
争取上级资金5.86亿元,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推广代种、代耕、代收等,促进农业高产高质、节本增效。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积极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作用,落实粮油作物、特色农业等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