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勇
“这份行政合规建议书非常实在,不仅一针见血指出了我们管理中的漏洞,还给出了清晰的整改步骤和具体标准,明确了我们后续改进的方向,心里更有底了。”近日,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一家超市负责人在收到市场监管部门同步送达的“三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后,感慨地说。
此前,该超市因销售标签不合格产品被立案调查。鉴于其主动提供证据、积极配合,东宝区市场监管局经集体讨论,依法作出减轻处罚决定,并同步送达“三书”,既明确执法底线,也为企业指出整改方向和信用修复路径,引导其及时纠正问题、主动修复信用,实现从“处罚”到“纠错”再到“规范”的全程闭环管理。
这一做法是东宝区市场监管局在深化系统行风建设中,探索“清单化﹢规范化﹢合规化”柔性执法模式的生动实践。自2024年6月底执法权限下放至区级以来,该局以“四项清单”(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事项清单)为基础,以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核心,坚持教育引导与依法惩戒相结合,推动市场监管从“刚性管制”向“精准治理”转型。一段时间以来,市场违法案件发案率明显降低,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满意度持续趋好,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东宝区市场监管局以湖北省“干部素质提升年”和荆门市“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活动为牵引,将行风建设融入日常执法各环节,通过“市场监管大讲堂”平台,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党纪法规和业务知识专题学习10场,参与干部职工超过900人次;围绕公文写作、执法办案、舆情应对等实务内容开展专项培训8次,全面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和服务效能。
在近期一起网络交易纠纷中,执法人员运用电子数据取证技术,迅速锁定关键证据,促成双方一天内达成和解,有效防止矛盾升级。这种“以训促干、以学促行”的氛围,为柔性执法落地落实提供了坚实队伍保障。“新时代的执法人员不仅要精通法律法规,更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一位市场监管所负责人表示。
“执法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要给经营主体留足自我纠正、良性发展的空间。”东宝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说,该局在行风建设引领下,制定柔性执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四项清单”内容,涵盖不予处罚事项47项、从轻处罚5项、减轻处罚5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2项,为一线执法提供清晰指引。
在一次联合抽查中,执法人员发现一家新设小微企业首次出现广告用语不规范行为,因其情节轻微并已主动整改,未造成不良后果,遂依法作出不予处罚决定,同时指导其规范宣传行为,实现对轻微违法行为的容错纠错,形成“轻微问题及时纠正、严重违法依法查处”的梯次监管效果。据统计,自2024年7月以来,该局在已办结行政处罚案件中,适用减轻处罚106件、从轻处罚32件、不予处罚42件。
为防范执法随意性,确保“同类事项同等处理”,东宝区市场监管局制定《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试行)》,明确7类应当集体审议的案件类型,将案件事实、证据、定性、情节以及裁量理由等全部纳入讨论范围,从程序上保障执法决定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每一起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都必须经得起法律推敲和实践检验。”东宝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度运行以来,该局已组织重大案件集体讨论10次,审议案件158件,有效统一了执法标准和尺度。
东宝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行“三书同达”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配套发放行政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形成“发现问题—依法处置—指导整改—信用修复”的全链条监管服务闭环。
今年1月,辖区4家企业因交付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压力管道被依法处罚。执法人员在送达处罚决定的同时,同步开展合规指导,明确整改要求与信用修复路径。根据规定,相关信用修复须在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满一年后才能申请。为帮助企业尽早恢复正常经营,该局在公示期内主动指导企业完成全部整改,仅用3个月就高效完成信用修复,有效避免了企业在招投标、资质评定等方面因信用问题受限,实现执法监管与营商服务的有机统一。
“我们既要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也要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一位一线执法人员道出执法理念的务实转变。自该机制实施以来,东宝区已累计同步发放行政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239份,帮助受处罚主体在承担法律责任后,能够及时修复信用、重返正常经营轨道,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围绕“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理念,东宝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运用行政指导、约谈、提醒告诫等非强制性方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示、早规范。2024年7月以来,该局累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775份,发放各类提醒告诫函1251份、行政合规建议书239份,开展行政约谈13家次,推动经营主体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
“执法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处罚,而在于预防违法、促进合规。”东宝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推动行风建设与业务实践深度融合,把提升治理效能的要求转化为经营主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市场监管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