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互鉴推动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创始人
2025-11-21 06:21:54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景雄

11月12日,黑龙江、云南、贵州三省“万里边疆国旗红”寻访团抵达贵阳,同时开启贵州省“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主题活动。首站是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光影交错间,“红飘带”缓缓展开,将那段烽火岁月重新推到眼前。

自9月从黑龙江省黑河启程,11月经云南省腾冲、瑞丽等地,“万里边疆国旗红”最终在贵州画上句号。三省地理与气候虽不同,国防教育基础各异,但越往前走,“边疆”的含义越发变得多元:有实体的界碑,有历史的线索,也有精神的延续。

“国防教育,既在有形的边疆,也在无形的思想里。”贵州省委宣传部国防教育处处长杜常春说,贵州的红色教育铸就的正是“为何而守”的信仰。

行程每到一地,脚下的土地、眼前的故事与内心的感受却各不相同。息烽集中营旧址里,阴冷潮湿的牢房、锈迹斑斑的刑具,与革命先烈的坚贞信念形成鲜明对比。馆内一出情景剧,令许多人红了眼眶。

黑龙江省黑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秀玲对贵州的红色剧目记忆犹新:“不论是《伟大征程》还是《我叫张露萍》,贵州创新情景剧和沉浸式宣讲体验,让历史变得可感可触,直抵人心。”

北方同行称赞贵州红色教育“软实力”的同时,杜常春也特别注意到黑龙江省将庆华机械厂这类工业遗址转化为国防教育基地的实践,“让实物说话,让人身临其境,这种方法值得学习。”

几天前的云南,寻访团感受到的则是另一种“边疆”的厚重——滇缅公路沿线,国殇墓园肃穆,龙陵松山战役旧址惨烈,一行人对“国防”二字有了更切身的体悟。

腾冲市来凤山麓,中国远征军黔籍抗日殉国将士纪念碑静静矗立在群山掩映之间,碑上镌刻着1193个名字。抗战期间,贵州有数十万将士奔赴前线,不少将士长眠异乡。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滇缅公路深刻影响了全国战局,中国远征军的事迹更是抗战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页。”同行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国防教育处处长陈东说。

从黑龙江的抗战前线,到云南的固守边陲,再到贵州的红色热土,三省参与者的记忆被串联成一条内涵丰富的“边疆线”——这条线不仅是地理的轨迹,更是信仰与意志的延伸。

瓮安县猴场会议会址,青瓦灰墙的四合院见证着“伟大转折的前夜”。

遵义,是此行的重要一站。

陈东说,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也是他第一次重走长征路,对红军长征精神有了更切实的理解。

苟坝会议会址宁静而开阔,黑龙江省东宁要塞博物馆馆长王丹丹说:“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延续。党在危难中坚守信仰、在变局中寻找出路,令人动容。”

不远处的花茂村,已从贫困山村蜕变为美丽家园。“红色记忆在这里延续,新时代的奋斗也在这里生长。”云南省龙陵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赵欢欢说。

三省国防教育资源各有特色,唯有互学互鉴,才能推动国防教育走深走实。穿越三省,“万里边疆国旗红”活动展现了国防教育的多元形态。

11月15日,行程的最后一天,寻访团登上娄山关。关隘险峻,群山苍茫,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第一个大胜的地方。

当晚,大型舞台剧《伟大转折》在遵义会议会址附近上演,巨幕油画、战场硝烟与舞台艺术交织,历史在光影中重现。云南省话剧院演员王晨瑶说:“观演的过程,像坐上一辆没有刹车的时间列车,冲进那段滚烫的岁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德国发布:“中国再次取代美国” 据德新社11月19日报道,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再次取代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1月至9...
巴西贝伦气候大会现场着火 陈昊佺、吴昊/新华社正在巴西贝伦市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主...
这项数据,天津全国居首!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记者 | 刘宏伟近日,在空客天津总装线,一架A321飞机完成验收,在...
华泰证券:看好煤价中枢企稳后、...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6年电煤保供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约监管工作的通知...
桐乡三招破解垃圾分类三大难题 (来源:嘉兴日报)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吕兆元   通讯员 李 颖 徐方悦  近日,在桐乡市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