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地方看病”到“在家门口看好病”
创始人
2025-11-21 03:16:04

转自:贵州日报

在枫渔小区第一村卫生室,医生给病人看病。

“以前在乡镇,根本不可能完成三级手术,连想都不敢想。现在,我们都能做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以前只能去大城市才有的医疗技术。”11月18日,清镇市站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清平谈及“十四五”以来的变化,感慨万千。他的感受,是清镇市医疗卫生事业“十四五”以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印证。

五年来,清镇市累计投入资金11.39亿元,靶向升级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并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引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强不强”的历史性转变。

乡镇医院里的“三级手术”

“在以前,乡镇卫生院想做三级手术,那是天方夜谭。”李清平站在崭新的住院楼里,语气中带着自豪,“现在,我们的医生团队已经能独立开展腹腔镜等微创三级手术了。”

这一颠覆性变化的背后,是硬件与人才的双重升级。“十四五”以来,该院获得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投入,不仅床位从20张扩至100张,还引进了CT、电子胃肠镜等“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设备。

更关键的是,依托清镇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还派来了市中医医院的专家团队长期“驻乡”。“专家不是来转一圈,而是手把手地带着我们做手术,把我们自己的人培养起来。”李清平说,如今卫生院的年门急诊量从过去的近5万人次跃升至超12万人次,本地就医信任度大幅提升。

村卫生室的“远程专家号”

11月18日,在站街镇枫渔小区第一村卫生室,负责人张德勇刚为一位村民做完心电图。他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将数据通过内网一键上传。几分钟后,来自清镇市中医医院的远程诊断报告就回传过来了。

“这叫‘分院检查,总院诊断’。”张德勇解释道,“村民在我这里花个基层医疗机构的钱,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诊断服务,既省了路费,更省了时间。”“现在有个头疼脑热,走几步到村卫生室就看好了,再不用动不动就往城里大医院跑,省心!”正准备取药的枫渔小区居民谢成钱说。

这间小小的卫生室,俨然一个“迷你健康中心”。除了远程心电图检查,还有AI辅助诊断系统为村医提供用药参考。此外,中药熏蒸等中医适宜技术也开展得红红火火。药房里,158种西药和386种中药饮片储备充足,这都得益于医共体的药品统一采购和配送,村卫生室彻底告别了“缺药断药”的历史。

“一盘棋”下的民生获得感

“十四五”以来,像站街镇中心卫生院、枫渔小区第一村卫生室这样发生巨大变化的地方,在清镇市是普遍现象。这都源于“十四五”以来清镇市开展的医疗改革,以及医疗硬件设施的提升。

五年来,清镇市锚定“县强、乡活、村稳”目标,持续推进3家清镇市直医疗机构新建改扩建,同步配齐设施设备,清镇市中医医院成为贵阳市首家县级三级中医医院。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改造村卫生室40个,建成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181个行政村均有1个以上村卫生室提供“医疗+医保+公卫”服务。

同时,清镇市通过组建以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清镇市中医医院为技术支撑的两大医共体,清镇市的县乡村级医疗机构实现了人、财、物、药的统一管理。总院的专家下沉成为常态,基层医生到总院进修形成制度,设备资源在全境范围内灵活调度。

这套组合拳的成效,直接体现在了百姓的获得感上。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清镇市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病人不再需要奔波外地。更可喜的是,在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县域内住院次均费用反而下降了13.6%,真正实现了“花得少、治得好”。

从“有地方看病”到“在家门口看好病”,清镇市通过夯实基层医疗网底,让老百姓的健康幸福变得触手可及。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许发顺 文/图

(《从“有地方看病”到“在家门口看好病”》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市政府森林草原防火命令签发 (来源:邢台网)转自:邢台网市政府森林草原防火命令签发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草原生态安全本报讯(记者...
打造消费“新三样”!名单公示,... 11月20日,两部委正式公示50个拟入选试点城市名单,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全部入选,其余41个...
广东乒乓男团摘铜 林高远表示“... 11月20日,当袁烜松顶住压力击败曹巍,帮助广东队在十五运会乒乓球男团铜牌战中以3比0击败黑龙江队时...
ASMPT(00522.HK)... 格隆汇11月21日丨根据联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2025年11月17日,ASMPT(00522....
紫光股份:天风证券大幅下调其2... 投资者提问:尽管有机构给出“增持”评级,但天风证券在最新报告中却大幅下调了公司2025年的净利润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