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憾全运会摘银,举重名将李雯雯在给自己的信中写道——
热爱就永远不会失去方向
14日晚9时许,第十五届全运会举重项目女子87公斤以上级比赛进行到尾声,李雯雯以总成绩313公斤摘得银牌。现场,她面带遗憾地向观众鞠躬致意。全场掌声雷动,既有对新加冕冠军的庆贺,也满含对拼搏到最后一刻的李雯雯的敬意。
决赛中,李雯雯第一次挺举成功。记者 陈君沂 摄
赛前,这个25岁的姑娘将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都化作一封《李雯雯写给李雯雯的信》。这封信道出了她无数个想放弃又咬牙坚持的早晨和夜晚,道出了她对举重的热爱,也道出了她“为国争光”的责任感。
“只想把杠铃举得再高一点”
14日晚8时许,东莞市石龙体育中心内,第十五届全运会举重项目女子87公斤以上级决赛正处在白热化阶段。抓举环节,场上的最高重量已经达到140公斤,而李雯雯还处在调整阶段。这位连续两届奥运冠军得主,能否在国内赛场上顶住新生代的冲击?
李雯雯走上举重台,轻轻搓了搓镁粉,双手握住杠铃,整个场馆瞬间寂静。第二次抓举,142公斤的杠铃稳稳举过头顶,尽管第三把试举失败,李雯雯仍以领先2公斤的优势进入挺举环节。
挺举中,李雯雯第一把成功举起171公斤。在第二把和第三把试举中,她尝试181公斤失败,最终以总成绩313公斤获得银牌。
“今天的比赛比奥运会更难,因为国内选手实力都非常强。在训练时我没有练习过180公斤以上的重量,这次的比赛结果我觉得很遗憾,我会继续努力的。”李雯雯坦言,“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超越自己,我希望能把杠铃举得再高一点。”
“热爱就永远不会失去方向”
在给自己的那封信里,李雯雯这样写道:“只要心里还保留着那一点倔强,热爱就永远不会失去方向。”回顾李雯雯的举重之路,这样一份热爱伴她走过了无数艰苦训练的日与夜。
2014年,李雯雯结束了鞍山体校的训练,南下2000多公里来到福州马江举重训练基地。持续的酷暑一度让这个来自北方的女孩难以适应,加上训练量又大,李雯雯经常又哭又吐。
“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4年多几乎不间断的高标准训练,她都坚持下来了。”国家男子举重队原总教练陈文斌告诉记者,2018年,18岁的李雯雯在全国举重冠军赛获得冠军,进入国家队,福建省举重教练员吴美锦成为她的主管教练。
“雯雯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有时反而会给她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吴美锦坦言,作为教练,他需要有一颗更强大的心脏,去包容李雯雯。也是这种以尊重与信任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让李雯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速成长。
只要站上赛场,李雯雯始终保持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被拒绝了,就再敲一次门;被看低了,就用实力去证明;摔疼了,就躺一会儿,爬起来接着干!”
“为中国举重再多扛一点”
“有对手是好事,说明举重项目的新兴人才正在涌现。”吴美锦表示,回看来时的路,李雯雯举起过世界纪录,也撑过了伤病,熬过了低谷,在她的规划中,除了努力训练之外,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没夺冠固然可惜,但看到中国举重有更年轻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大放光彩,我感到很开心,我终有一天会老去。”征战赛场多年,李雯雯的角色正在从挑战者慢慢变为被挑战者甚至引领者,从追随者一步步成为举重标杆。她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帮助年轻选手成长,如何将中国举重的光荣传承下去。
“最重要的是要控制伤病。只要能力上能够保持稳定,我觉得她会有更多的可能。她希望自己能为中国再多得一些荣誉,她已经做到了,也做得非常棒了!”吴美锦说。
在那封信的最后,李雯雯写道:“如果有一天,你再也举不动那些曾经轻松举起的重量了,别焦虑。重要的不是你头顶上的杠铃,而是你心里那根‘杠’——它叫热爱,叫责任感,叫‘为中国举重再多扛一点’。你在举重台上已经赢过很多次了,以后也要学会在生活里赢一回。”(特派记者 陈君沂)
上一篇:福马“小三通”将添新运力 2320万授信资金助力购置高速客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