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鼓山镇,地处福州东大门,50平方公里的沃土,下辖23个行政村、28个社区和1个省级开发区——福州福兴经济开发区。三十年来,鼓山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晋安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以锐意进取、实干拼搏姿态,跑出经济建设、城市发展、民生福祉、文化繁荣“加速度”,相继斩获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等多项荣誉,多次跻身全省经济强镇前列,四度蝉联“福州市超一流经济强镇”,书写了从郊区乡镇到现代化产业新城的跨越。
福州福兴经济开发区全景。
产业蝶变:
从工业重镇到创新高地的跨越
走进福兴经济开发区,现代化楼宇鳞次栉比,多个“工业上楼”项目加紧建设中,涌动着集约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福兴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全省首家民办投资区——1990年成立的福州鼓山福兴投资区。牢记“从田野走向世界”的殷殷嘱托,这片热土已发展成为福州城区独具特色优势的成片产业集聚区。福兴经济开发区于2023年获批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开放活力不断释放。这里成功培育了9家上市企业,汇聚了高意光学、华科光电等龙头企业,全国首个宜家综合体落子,盛辉、盛丰等5A级物流企业做强做大,高意亚太总部、麦克赛尔等知名企业纷纷在此安家。
三十载砥砺奋进,鼓山镇综合实力从弱到强,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09年113.6亿元增至2024年147.9亿元;财政总收入从2009年1.01亿元增至2024年3.52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蝉联晋安区“九连冠”。现有在营企业9830家,其中亿元企业122家、上市企业9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达37家。亮眼的数据折射出产业结构的质变升级,以光电通讯、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为主的现代产业格局已然形成。
城市焕新:
从城乡接合到宜居新城的蜕变
三十载城市更新,鼓山镇彻底告别了城乡接合的旧貌,蜕变为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从推进鼓山新区建设,到大规模实施横屿、连潘、三远等组团式旧屋区改造,城市更新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2010年以来,全镇累计完成23个行政村征收,推进50多个征迁项目,让近2.7万户村民喜迁新居、76个老旧小区重焕生机。
城市功能配套实现全面提升,东区水厂、洋里污水处理厂保障城市运行;省肿瘤医院、鼓山中医院等医疗设施守护居民健康;晋安湖、鹤林生态公园等32处公园绿地星罗棋布,21条内河治理见效。作为福州首个兼具休闲与防洪功能的海绵公园,牛岗山公园成为生态建设典范。
交通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地铁2号线、4号线穿镇而过;绕城高速、鼓山大桥、温福铁路、向莆铁路构建起立体化交通网络,提升了区域通达性和竞争力。
民生提质:
从基本保障到优质共享的跃升
三十年发展,鼓山镇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实现了从基本保障到优质共享的升级。教育事业实现质的飞跃,现有19所中小学、7个教育集团、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5所幼儿园。福州市鼓山中心小学入选省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及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医疗、养老条件大幅改善,福建省儿童医院等重点医院相继落地,晋安区医院加入福建医大附一医院医联体,晋安区中医院(鼓山卫生院)完成改扩建;全市首家医养结合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业,开启医养融合新模式。
社会治理打造金招牌,创新推出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12345工作法、“金花调解室”、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一系列特色工作品牌,提升居民安全感与满意度。
文化铸魂:
从古韵传承到时代新风的融合
鼓山的三十年,是文化血脉绵延不绝、时代新风蓬勃兴起的三十年。
非遗传承底蕴深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寿山石雕,素有“石出寿山,艺出鼓山”美誉,涌现郭功森、林亨云等43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后屿线面从南宋传承至今800多年,承载浓浓“家乡味”。
文明实践风尚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持续涌现,“市级文明乡镇三连冠”彰显文明素养。
文旅融合魅力显,依托鼓山风景名胜区,登山古道、特色民宿成了网红打卡点,“登鼓山、逛宜家、游晋安湖”成了市民休闲新选择。福州市科技馆、群艺馆、少儿图书馆“三馆”坐落晋安湖畔,构成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集群,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记者 赵铮艳/文 陈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