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政协委员?高校师生有这些提案
——大学生“走进政协”暨“假如我是政协委员”模拟政协重点提案协商办理会举行
福州新闻网11月12日讯(记者 滕一郎)为深入开展“政协走进校园、师生走进政协”活动,巩固提升福州市政协“双进双促”品牌行动,11月12日下午,福州市政协联合福建师范大学举办首场大学生“走进政协”暨“假如我是政协委员”模拟政协重点提案协商办理会活动。
当日,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45名师生代表走进福州市政协机关,亲身体验重点提案办理协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活动伊始,福建省政协研究室理论和调研处一级主任科员林哲为大家宣讲了人民政协理论,并介绍了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322”工作机制和有关课题情况。
随后,模拟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开始。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廷君教授对2025年学生模拟政协协会提案情况进行了说明,模拟提案负责人代表小组成员分别进行模拟提案介绍。
来自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师生提交了《关于深入推进福州市“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的建议》。他们认为,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项目规划存在“文化偏差”、台青创业存在“融入壁垒”、项目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
福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道:“我们已将台湾团队的先进理念深度融入前期规划与全程陪护,解决‘规划引领与文化融合’的问题;通过搭建平台与服务、推动‘设计+运营+产业’的深度融合,解决‘台青创业与融入支持’问题;通过将产业思维前置、在机制上积极探索,解决‘产业落地与可持续性’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师生提交了《关于构建福州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建议》,针对高校应届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高校、共青团、社会三方协同强化法律教育与权益宣传,政校携手构建联动的法律支持网络,政社合力锻造“全链条”监管闭环。
对此,福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主动联络教育部门、在榕高校以及工会、团委、劳动仲裁等部门,把法律法规、权利保护知识及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全过程;牵头打造数字就业项目,加快推进现有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的整合与升级,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线下服务支撑、政校数据共享等;强化信用监管,把严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纳入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增加企业违法成本。
有师生认为我市社区资金保障体系仍存在财政依赖路径固化、统筹效率不高、机制设计不完善、内生动力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因此在《关于提高社区资金资源整合利用的建议》中提出四点建议:拓宽资金渠道,构建多元资金筹集模式;强化驻区单位协同,精准对接供需资源;盘活社区内生资源,打造自主造血引擎;完善管理机制,提供长效保障。
对此,福州市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整合社区资金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参与、形成合力。同学们提出的提高社区资金资源整合利用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为推动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重要思路,将进一步分析研判同学们的意见建议,研究吸收采纳的可行路径,共同推动社区建设取得新发展。
而在提案《关于推动公益助农直播促乡村振兴的建议》中,师生们认为,公益助农直播存在以下困境:公益性与营利性存在冲突、基础设施与运营服务发展不均衡、行业存在人才困境、品牌建设和质量管控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对此,福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谈了具体的工作举措:牵头招募一批本土年轻优秀的人才、组织辖区内适龄人员参加培训,填补农村带货主播领域人才缺口。结合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新媒体新业态的特点,开设市级提高班,教会学员“卖产品”“卖风景”,扩大“福”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坚持训育结合,强化高素质农民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随后,福州市政协调研室、提案委员会负责同志对师生们的“履职成果”进行了点评,并为他们颁发课题结项证书。
作为福州市政协“走进政协”“榕你来商量”的品牌活动之一,本次模拟协商会是创新协商民主形式、落实福建省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基地共建协议的一次生动实践。接下来,福州市政协机关将持续跟进,指导福建师大学生模拟政协协会汇编《2025年福建师范大学模拟政协重点提案协商成果报告》,为后续提案建议的跟踪落实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