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福州的发展活力,藏在每一个县(市)区的奋斗故事里。福州新闻网客户端《县在发生》专栏已全新启航,这里有你熟悉的家乡,也有你没想到的“新玩法”。我们将带大家“云打卡”县域经济第一线,揭秘基层治理新智慧,见证城乡融合新变化。
在仓山的村“BA”赛场,运动员奋力拼搏、汗水挥洒,观众热情高涨、呐喊震天;在闽清的“村唱”舞台,选手们自编自演、真情流露;在连江的乡村角落,咖啡香气伴着笑语袅袅升起……一段时间以来,从“村唱”“村跑”到“村咖”“村BA”,一系列“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接连涌现,成为“文艺赋美乡村”的生动写照。
据近日发布的首份《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情况报告》显示,全国“村字号”活动类型多达24种,2024年农民参与文体活动比例达73.0%,全国农村累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超过220万场……数据展现了“村字号”的澎湃活力,一场赛事、几场演出,吸引五湖四海的“粉丝”,带火了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接地气的“村字号”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通过增加各类“村字号”文体活动供给,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不仅是闽清的“村唱”,永泰的“村跑”、连江的“村咖”、仓山的“村BA”……在福州,“村字号”活动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闽清“村唱”
破圈关键词——情怀
田间地头,乡野广场,灯光亮起,歌声飞扬——一场名为“闽清·村唱”的歌唱赛事,正在这座千年古邑的土地上热烈上演。田间劳作的“老把式”、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来自台湾的创业青年、校园走出的青春歌手……近百名参赛者轮番登台,用歌声点亮乡村的夜晚。

闽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闽清·村唱”大赛已成功举办了24场常规赛和12场守擂赛。据统计,36场比赛“闽清村唱大舞台”直播间总观看人次达542.6万人,直播间曝光达2886.3万,直播间点赞达1879.9万,比赛期间登上3次抖音直播福建榜第二名,目前账号粉丝量破6.1万,540名歌手在这个舞台上放声高歌。整个金秋,赛事持续火热,并将延续至12月,以“线下竞技+线上直播”双轨模式,全力打造属于闽清的文化IP。

闽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何是村唱?为何是闽清?”闽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陈军辉告诉记者,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闽清素有“礼乐之乡”的美誉,北宋音乐学家、“乐圣”陈旸便诞生于此。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用好本土文化资源。“村唱”正是依托“乐圣陈旸”这一独特IP,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永泰“村跑”
破圈关键词——活力
近期,一场以“御医故里∙和美乡村”为主题的村跑赛事在永泰白云乡火热开跑,吸引了五湖四海的“跑友”。此次“村跑”精心串联移民新村、禅茶空间、凤际茶山等乡村景点,将“高山出平湖”的壮阔风光与茶园古村的雅致巧妙融合,让跑友沉浸式感受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

永泰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没想到一场村跑能解锁那么多惊喜!不仅能欣赏到永泰的好山好水,还能品尝地道的土特产!”来自莆田的跑友王女士说,趁着节假日,她还带着家人在当地度假游玩,体验慢节奏的田园生活。
像蔡女士这样从“村跑参与者”变成“深度体验官”的游客不在少数,赛事结束后,不少跑友开启乡村之旅,带动当地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据统计,活动当天,白云乡文旅接待量达1000人次,餐饮业营业额较平日增长60%,民宿入住率达100%,农特产品销售额超2万元,这场“村跑”真正实现“以赛事带流量,以流量促消费”。
连江“村咖”
破圈关键词——闲适
当都市流行的咖啡文化与质朴的乡村风情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连江县,一个个特色“村咖”给出答案。
“在悬崖上面朝大海,手捧咖啡,海风裹挟着咖啡香扑鼻而来,这种体验很独特!”近日,福州游客小林朋友圈的打卡文案,道出了连江古石村崖壁咖啡馆的火爆密码。这家依托百米悬崖与海景打造的“村咖”,让古石村成为全国网红打卡地,开业百天便接待游客超万人、营业额破百万。

游客体验崖壁咖啡项目。
如今,在连江,“村咖”各具风情、多点开花:定海古村的安岚里·云上古城茶咖空间,让古城韵味与碧海风光在咖啡香中交融;丹阳镇丹樱农场的落樱咖啡馆,以樱花拿铁搭配百亩花海、农家乐,形成休闲消费闭环;苔菉镇北纬 26°民宿的咖啡小店,推窗见海,兼具文艺气息与烟火气。
咖啡文化与连江特色场景的创意融合,催生出“村咖+海景”“村咖+田园”“村咖+民宿”等多元新业态,为乡村旅游发展开辟新路径。
仓山“村BA”
破圈关键词——激情
“走,看球去!”今年夏天,成仓山镇村民之间的问候语悄然换新。每当夜幕降临,中骏世界城便灯火通明、人潮涌动。正在这里火热举行的仓山镇和美乡村“村BA”篮球联赛,吸引了来自辖区机关、企业、社区的8支队伍、110名运动员,在16场精彩对决中一较高下。
赛场上,各队“球星”你争我夺、配合默契;赛场边,欢呼声、呐喊声、锣鼓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这升腾的烟火气,成了夏夜最动人的风景。
“我们要用体育精神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仓山镇社会事务办主任陈颖昭告诉记者,虽然是“村BA”,但办赛标准却一点不马虎——从赛前的公平抽签到赛中的专业执裁,每场比赛既激烈精彩,又规范有序。
赛事的火爆,正为仓山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我们,”陈颖昭欣喜地说,“我们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把这份流量留住,让它真正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的福利。”

仓山镇供图
“希望‘村BA’能一直办下去,让更多热爱篮球的人参与进来。”陈颖昭的话语中充满期待,她表示,已有周边乡镇表达了下届参赛的意愿。
“村字号”
从“一时火”到“一直火”
从“一时火”到“一直火”,是许多“村字号”活动面临的共同课题。对于组织者而言,如何实现可持续运营,是一场考验。
“要实现‘长久红’,关键在于深挖本土特色,构建可持续的乡村文旅模式。”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副主任、三级调研员林韵洁长期关注乡村振兴。
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打造差异化、有吸引力的文旅体验。例如,将“村BA”“村唱”与本地民俗活动、农产品市集等相结合,或在“村跑”中串联起人文与自然景观,形成“文体旅”融合的消费场景。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能创新,才有吸引力。林韵洁进一步建议,在活动形式上要持续创新、多元表达。比如依托民族村特色,将畲族服饰体验、节日庆典等融入“村字号”,打造文化IP,增强文化辨识度。
要激发本土人才活力,同时对接到更广阔的人才资源,邀请高校专家、退休乡贤、艺术家等“新村民”参与共建,为乡村注入智力与创意。
“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引导,帮助各地勘正、提炼本土文化内涵,鼓励错位发展。让‘村字号’在差异化的赛道上行稳致远,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既热闹又有门道的长久风景。”林韵洁建议。
记者:林晗 谭湘竹 傅亦静
编辑:伊宁倩
策划:吴文霖 莫思予 陈玲云
福州新闻网客户端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国台办回应福建舰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