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时许,闽江河口湿地附近的沙滩上,马祖乡亲陈登创悄悄趴下,把相机镜头架稳,他的儿子轻轻蹲在一旁,生怕惊扰了镜头前那只三趾鹬。“它们不怕人,就这样朝我走过来,我便按下了快门。”陈登创仍记得当时的惊喜,那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拍到三趾鹬,也是他与自然最靠近的一次对话。
8日,这张名为《浪花亲吻三趾鹬》的作品,在“同根同源 共护湿地生态家园”闽台两地生态成果展中展出,成为摄影作品展区中记录闽台两地湿地风景、珍稀濒危水鸟的100幅摄影作品之一。
陈登创是马祖南竿乡的一名小学教师,平日教自然与数学。从小爱抓虫、观潮、看鸟的他,如今已有20多年观鸟经验。“我们家就住在海边,开车5分钟就能到滩涂。”他说,一家四口都是观鸟爱好者,假日就背上望远镜,全家出动。
去年,他带着儿子第一次到福州观鸟,便在长乐的海滩上拍下那张珍贵的三趾鹬照片。“马祖也能看到三趾鹬,但都远远的,不敢靠近。福州的鸟不怕人,环境也特别干净,是拍鸟的天堂。”
这次来福州,他换上了“父女档”。陈登创说:“观鸟是认识世界的方式,我希望女儿能从鸟的视角去理解生命的多样性,也能感受两岸同根同源、共护生态的使命与情怀。”
交流中,他频频感叹福州生态环境的变化。“这几年福州的变化太大了,湿地保护做得很好,它不只是风景,更有生态价值。”
在展览现场,他与福州调查员聊起湿地保护的经验。陈登创说,闽江河口湿地与台湾沿海湿地地理相邻、生态相连,是候鸟迁飞路上的重要驿站。特别是珍稀的中华凤头燕鸥每年夏季往返于福州马祖之间,马祖燕鸥保护区缺乏大片滩涂,闽江河口湿地缺乏适合繁殖营巢的岛屿,两地条件恰好互补。中华凤头燕鸥在马祖的无人岛礁营巢繁殖,在闽江河口湿地求偶、戏水等,共同构成候鸟跨海繁殖的“生命链条”。
“其实,福州和马祖就隔着一条海峡而已。”陈登创说,以后他还会常带家人坐福马“小三通”过来,不光是拍鸟,还要学习福州的保护经验。
展馆外,阳光正好。他和女儿再次背上相机,准备前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继续他们的观鸟之旅。“我们带了长焦镜头和望远镜,希望在不同的山林里,再遇见新的朋友。”(记者 谢星星 唐蔚嫱)
上一篇:闽清邀请市营商监督员现场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