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福州人
记者节
这些让我们骄傲的新闻界老乡
你认识几位?

“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
不说鬼话
应该说真话
不说假话”
中国出国攻读新闻学第一人
福州人林白水说
今天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今年恰逢福建报人邹韬奋诞辰130周年。在福州,一座座新闻丰碑同样熠熠生辉,“林白水新闻奖”是我省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从福州走出的新闻报人,用生命与热血书写了新闻史的壮丽篇章。
PART.01
报界先驱·林白水
2023年,为纪念林白水先生,福建省正式设立林白水新闻奖,褒奖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
林白水,原名林獬,字少泉,187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

林白水的一生,与中国近代新闻史的许多“第一”紧密相连。他三度留日,是中国出国攻读新闻学第一人。
1901年,他受邀担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开创中国新闻史上用白话办报的先河。他致力于“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报告给普通老百姓”。
林白水创办的报刊。郭城 摄
1926年,他因发表《官僚之运气》痛斥贪官和军阀,不幸被封建军阀杀害。他与《京报》社长邵飘萍被害于同一地点,相距仅约百日,两位著名报人于新闻史上并称“青萍白水”,万古流芳。
1985年,林白水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PART.02
多才报人·邓拓
当我们翻开中国新闻史的另一页,另一位福州籍的新闻巨人赫然屹立——邓拓。

邓拓,原名邓子健,1912年出生于福州乌山脚下。邓家的藏书楼名为“约旦书屋”,藏书万余卷,邓拓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我读的第一份报纸是《闽报》,”邓拓晚年写道,“那时我才十岁,就被报纸上的时评吸引,学着在作业本上写小文章。”
1937年6月,年仅25岁的邓拓就出版了第一部历史著作《中国救荒史》。同年10月,他担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
邓拓主编的《晋察冀日报》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邓拓带领报社人员辗转太行山,在反“扫荡”中坚持出报。他们发明了“八匹骡子办报”的方法——将印刷设备拆解,用八匹骡子驮着,随时转移。邓拓有诗记录这段岁月:“发奋挥毛剑,奔腾起万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拓出任《人民日报》总编辑长达8年多。
邓拓故居的纪念铜像。资料图
PART.03
华侨报人·黄乃裳
在福州闽清,另一位报界先驱的故事同样动人。黄乃裳,1849年出生于闽清县六都湖峰。他不仅是著名的华侨领袖,更是一位杰出的报人。

1896年,黄乃裳在福州创办《福报》,这是福建近代第一份由中国人自办的报纸。他在发刊词中写道:“报馆之设,于国家有绝大关系……欲以开风气之先,而收潜移默化之效。”
《福报》
黄乃裳后来带领千余福建乡亲远渡重洋,在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开辟“新福州”垦场。但无论身在何处,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黄乃裳的女婿林鉴清回忆:“岳父常说,笔杆子比枪杆子更重要。开启民智,才能振兴中华。”
位于闽清的黄乃裳纪念馆。张文奎 摄
PART.04
文学巨匠·冰心
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杨桥巷,另一位文化名人悄然成长。谢婉莹,也就是闻名文坛的冰心,1900年出生于此。

虽然以文学创作闻名,但冰心同样与新闻界有着深厚渊源。抗战时期,她担任《黄河晚报》战地记者,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战时中国的真实面貌。

“我虽然是个文人,但在这个大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冰心在回忆录中写道。她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不仅是优美的散文,更是那个时代珍贵的新闻报道。

晚年冰心仍关注新闻事业,她曾寄语年轻新闻工作者:“说真话,写真话,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PART.05
报界奇才·高拜石
在福州新闻人群体中,高拜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1901年出生于福州,他不仅是著名的报人,还是杰出的书法家、收藏家。

高拜石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中央日报》的工作。他主持的副刊以其独特的文化品位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副刊之一。
由高拜石担任主编的《福建民报》
“报纸不仅要传递新闻,更要传承文化。”高拜石常常这样教导年轻的编辑。他的办公室挂着自己书写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PART.06
出版先驱·郑振铎
在长乐,1898年出生的郑振铎,以其在出版领域的卓越贡献,为中国新闻出版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供图
郑振铎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学者,更是杰出的出版家。他参与创办的《小说月报》《文学周刊》等刊物,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供图
1937年抗战爆发后,郑振铎留守上海,抢救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献。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些古籍是民族的命脉,就算拼上性命,也要保护好它们。”
如今
在福州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
新闻精神的传承从未中断
为了纪念林白水
2023年
福建省正式设立
“林白水新闻奖”
邓拓纪念馆
坐落于福州乌山脚下

福州
不仅孕育了林白水、邓拓
还走出了
林纾、庐隐、林徽因等文化名人
他们共同构成了
闽都文化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