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1.9万平方米湖区种上矮化苦草
“水下森林”铺翠 西湖碧波流芳
福州西湖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典园林明珠”。为进一步提升西湖水体透明度,今年福州市实施西湖片区初雨控制及水环境提升工程。目前该工程在左海公园内的4片试验区水生态治理工作已完成,矮化苦草群落组成的“水下森林”已在超11.9万平方米的湖区安家,让知心湖、碧波舫影等景点周边的水体透明度稳步提升。
“水下森林”已在超11.9万平方米的湖区安家。
据了解,水生态系统构建及运维服务一期项目在知心湖、碧波舫影等景点水域周边设置试验区,实施湖区底质优化改良、沉水植物种植及水质调节三大关键任务。
今年8月项目施工启动后,底质优化改良与生态控鱼两项工作同步发力。
为让湖底土壤条件达标,矮化苦草成为湖区底质优化改良的“生态卫士”。据介绍,四季常绿的矮化苦草被称为“水下清道夫”与“天然制氧机”,它不仅能固化湖底淤泥,还能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通过降氨除磷和植物根部固化底泥,减少悬浮物,从源头提升水体透明度。
工作人员养护矮化苦草群落。
矮化苦草在西湖“安家落户”,离不开生态控鱼。矮化苦草属于鱼类食物,容易被啃食,难以在湖中大面积繁衍。此次种植矮化苦草前,施工团队首先开展了生态控鱼。
项目团队通过捕捞和驱离区域内的罗非鱼,为矮化苦草等沉水植物创造足够大的生长空间。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态控鱼总量达34.5吨,有效解决了水生植物被啃食的问题,为培育提升矮化苦草区域的水体净化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水下种草的成效正初步显现。如今,在试验区的碧波之下,水生植物生长茂盛,随水流摇曳生姿。而从空中俯瞰湖面,可见试验区内水质清澈,可以看到水下的水草和湖底的泥土。
目前,施工方正在湖区试验区持续实施常态化控鱼行动,并在水下局部植物稀疏区加速推进矮化苦草种植,让“水下森林”的观感更佳。(记者 李锦清/文 陈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