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仓山小学专场走进快安消防救援站
沉浸式消防研学 练就“应急真本领”
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1日,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组织福州市仓山小学六年级亲子家庭代表,走进马尾区快安消防救援站,参加由福州市马尾区消防救援大队、福州晚报、福州市马尾区应急管理局共同主办的“2025年马尾区消防宣传月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研学练就“应急真本领”。从课堂里的知识碰撞,到训练场的亲身实践,再到笔尖下的感悟沉淀,孩子们把消防安全的种子悄悄种进心里。
体验消防日常 筑牢安全屏障
怀揣着对消防员日常工作的好奇,1日,小营员们首先来到了消防装备体验区。当厚重的消防战斗服、头盔、靴子递到手中时,小营员们迫不及待地尝试穿戴。
然而,新鲜感很快被真实的触感取代。“好沉啊!”“又热又闷!”刚套上厚重的上衣,小营员们便纷纷感叹道。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体会到,消防员的每一次逆火而行、冲锋在前,肩上所承载的“重量”与责任。
小营员们体验攀登6米拉梯。
随后,小营员化身“小小消防员”,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消防救援技能。“脚踩稳,手抓牢,眼睛不要往下看。”根据消防员的专业指导,孩子们克服恐惧,成功攀登6米拉梯。在射水打靶区,孩子们双手紧握水枪,调整姿势、控制水压,对准“火苗”根部精准射击。
这场趣味十足的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消防员的艰辛。“那看似平常的攀登,凝聚了叔叔们无数的汗水。他们日夜训练,只为时刻守护我们。这种担当,值得我们学习。”小营员蔡语昕说。
小营员们紧握水枪,对准“火苗”根部精准射击。
当天,小营员们还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消防安全知识,掌握了电动自行车灭火、油锅起火扑救等紧急情况的规范处置方法。“弯腰,低头,捂住口鼻!”在模拟真实火场的烟热室中,小营员们有序撤离,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关键时刻的“逃生本能”。
研学中践使命 争当安全卫士
当天,福州晚报与马尾区消防救援大队共建研学实践基地正式揭牌。随后,一堂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小课堂在研学基地开讲,马尾区消防救援大队参谋赖辰昀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孩子们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知识。
课堂上,消防员以真实案例敲响警钟,“电动车电瓶入户充电引发起火”“厨房离人忘关燃气”……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教训,让“消防安全无小事”的警钟在每个孩子心中长鸣。赖辰昀还普及了防烟面罩使用方法、119的正确报警方式、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事项等,令小营员们受益匪浅。
林应功老师开展写作指导课。
此外,福州市仓山小学教导主任、语文教师林应功,以“‘镜子’里的习作秘密——写清消防见闻,倡导安全用火用电”为主题,开展了一节写作指导课。林应功引导小营员们梳理当日活动的见闻,并分享了“三镜锦囊”——“广角镜、显微镜、放大镜”习作方法,帮助孩子们逐步掌握“由面到点、由事到理”的习作思路。
在林应功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小营员们文思泉涌。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要把对消防员的这份敬畏转化为行动,学好消防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技能,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小营员李允伊说。
“最有效的安全,不是事故发生后的救援,而是根本不让危险有发生的机会。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成为生活中的安全小卫士。”小营员林恬羽说。
福州市仓山小学校长周仕斌表示,本次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消防救援模拟场景,学会了应急小技能,更从消防员坚守岗位、勇敢逆行的模样里读懂了“责任”与“奉献”,孩子们还在亲身感受中敬畏生命、学会担当,把安全知识和责任担当种进心里,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行走的思政课”。(记者 马丽清 周桃茂 通讯员 刘万林/文 记者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