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缘何齐聚福州义序?
创始人
2025-11-03 11:14:48

2日上午9时许,福州仓山义序,街市早已热闹起来。穿过市井烟火,来到横幅高挂的福州第二十一中学,这里正在举办林耀华先生义序研究九十周年纪念大会。林耀华先生塑像也于当日在此揭幕。

在福州二十一中,林耀华先生塑像正式揭幕。记者 包华 摄

学术泰斗的纪念大会,为何选在这里举办?

答案藏在90年前。1934年,青年林耀华走进义序,在这个当时南台岛东西南三面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村落中,展开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次年,《义序宗族的研究》问世,被誉为中国宗族研究的奠基性作品之一,与十年后出版的《金翼》共同构筑起汉人社会研究的学术经典,影响远播国际学界。

“90多年前,先父来到义序,不仅是做学术,更像是一种文化的直觉与隐喻。”林耀华先生之子林宗成认为,他父亲并非简单印证理论,而是深入当地生活,理解宗族乡村的文化内涵。“这条从‘文化自觉’出发的研究路径,至今仍是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的宝贵传统。”

今天的义序,和近百年前的义序相比,有变化,也有不变。《义序宗族的研究》中的人口9000多人,如今已开枝散叶至2万人;而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这里仍保留了难得的乡村形态——身为国内宗族乡村代表之一,黄氏家族(黄姓族人)人口占98%以上,宗祠依然矗立在社区生活的中心。

这项研究的影响是双向的。林耀华之后,阮云星、甘满堂、宋怡明等中外学者不断到访。他们的研究,成为一种文化反哺,使村民得以通过外部视角,重新审视并珍视所在的乡村,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

因而当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阮云星前来筹备九十周年纪念活动时,黄氏乡贤们展现出巨大的热情:迅速组织,筹资30余万元,召开30多场大小会议,协调场地,以最质朴而真诚的方式全力支持。

“从前不知道,义序在世界上久负盛名,这也多亏了林先生和各位学者的深入研究。”一位义序乡贤忍不住感慨。

上午的大会现场,中外学者齐聚。著名中国研究学者、神奈川大学前校长小熊诚,韩籍静冈县立大学教授、义序研究者金明美等海外学者纷纷受邀而来。许多平日站在讲台上的教授、专家们,仿佛重回学生时代,坐在梯形教室的座位上认真聆听分享。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周晓虹在发言中,回顾了中国乡村研究的学术谱系。他提到,包括“凤凰村研究”“义序研究”在内的早期四项中国乡村研究,构成了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宝库中的瑰宝。

他还特别谈到福建、福州在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严复先生翻译《群学肄言》,是中国社会学的先驱;从这片土地上走出的林耀华,则以扎实的田野调查,将学问写在了中国大地上。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准教授奈良雅史在贺信中表示,林耀华的《义序宗族的研究》及其宗族理论,对日本的中国人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回顾了林耀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积极推动中日学术机构交流的往事。

大会期间,《义序宗族的研究》(再版)、《仁丰义序》、《义序的宗族、风土及其变迁》三本新书首发。值得一提的是,下午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在黄氏支祠内举行,在传统空间与现代学术思想交织碰撞下,完成了一场特殊的交流与对话。

纪念大会上,三本新书首发。记者 包华 摄

相关链接:

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福建古田人,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5年获硕士学位,1937年赴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主任、民族学系主任、民族学研究所所长。代表著作有《义序的宗族研究》《金翼》《民族学通论》等。(记者 蓝瑜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充满正能量的句子 充满正能量的...   1、就算跑最后一名又怎样,至少我又运动精神。而且我一定会跑完全程,只要跑到终点我就成功了!   ...
生活有起有伏 生活有起有伏 生...   人生苦短,行走在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得失和起落。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收获,同时也在承受着失去。有进...
一句话改变命运 一句话改变命运...   1、人的一生总要去书写许多不知结局的故事。有的故事可以顺利完成,而有的故事或许将永远都是一种残缺...
鼓励人的名言警句励志诗句摘抄大...   1、在林荫路上散步不值得称赞,攀登险峰才有真正的乐趣。   2、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
鼓励别人的名言警句励志诗句摘抄...   1、岸边的奇花异草,是拘留不住奔腾向前的江水的。   2、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