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山海之间,蕴藏着福州乡村振兴最生动的答卷。掌上福州客户端即日起开设《山海来讯》专栏,我们将带您深入田野、扎根一线,捕捉榕城大地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新探索与新气象。
这里,有“小机械”撬动“大产业”的智慧,有“老把式”拥抱“新农技”的故事。我们将用笔和镜头,记录田野里升腾的希望,传递来自山海之间的鲜活讯息。

▲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
金秋时节,永泰县大洋镇的油茶林层层叠翠,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10月底,在这片连绵的丘陵山地上,正经历着一场人与机器携手的“变革”——福州市首次实现油茶机械化采收。

▲工人手持便携式油茶果采收机采摘油茶果。
“来了来了,开始摇了!”现场人群中传来一阵轻呼。只见工人手持一台不足十斤的便携式油茶果采收机,将振动头轻轻夹住油茶树枝。开机瞬间,整株油茶树仿佛随之起舞,树枝高频振动,油茶果纷纷落进铺设好的采收网中。

▲油茶果落入采收网中。
基地负责人曹晋贤站在一旁介绍,这台设备是今年首次采购的“便携式振动油茶果采收机”,专门针对山区坡地、交通不便的油茶林而设计。“过去人工采摘,一人一天最多摘几百斤。用上这设备,效率能提高2/3,原先采摘一株至少半小时起步,现在不到十分钟就能完成。”
传统方式采摘油茶果
记者也趁机上手试了试。手持设备时,比预想中更为轻便,同样适合女工作业。先将振动头夹住眼前的一根枝干,再按下开关,短短几秒钟,“噼里啪啦”声四处响起,一时间像是下起了一阵急促的“果雨”。
机械化采摘油茶果
当天,中国知名木本油科专家,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特聘教授冯纪福也来到现场。他仔细观察机械采摘过程,并亲自讲解设备原理。

▲工人用传统方式采摘油茶果。
“这种机器不是振动主干,而是针对单枝侧枝振动,幅度小、动力稳,不会动摇根系,不会影响树体生长。”冯纪福说,便携式振动采果机经过浙江、广西、江西等多地试验,已通过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油茶产业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进行的评价鉴定,其安全性、实用性有保障,同时又具有实用、便捷、高效等优势特点。
他补充道,油茶采摘期时用工难、成本高,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小果油茶,虽然品质好、油质佳,但因为果小采摘更费工,导致很多地方也不愿种。现在机械化一来,这个‘卡脖子’问题有望彻底解决。”

▲单轨运输车。
采收之后的运输环节,同样迎来革新。在基地内,一条全长约2公里的单轨运输车蜿蜒山间,成为运输油茶果的“山地小火车”。
记者在现场看到,运输车上成堆的麻袋鼓鼓囊囊,里头装满了新鲜采摘下来的油茶果,随着电机启动,小车沿着山势平稳运行,将丰收的果实源源不断输送下山。
永泰县林业局营林科负责人李淑芳介绍,这条轨道车是去年利用“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申报建设的,属于政策补贴项目,铺设轨道每米可予以130元奖补,旨在解决丘陵山区运输难题。“从前靠人挑肩扛,现在油茶果装袋上车,电钮一按就直接运下山,省时又省力。”

▲机械化采摘油茶果便捷、高效。
目前基地里主打品种是小果“龙眼茶”,永泰当地的传统农家品种。虽然果小,但出油率高、油质香浓,微量元素丰富,深受市场青睐。福建省嘉成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茂清说:“以前因为果小难采,推广受限。现在有了新机械,我们敢大胆种、放心采!”他表示,公司从2008年开始布局油茶产业链,目前在永泰、连江、清流等地拥有基地1.42万亩,其中在永泰超过2000亩。机械化采收的突破,让他对未来油茶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眼下,永泰的油茶林里,一台台轻便的采收机、一条条穿梭的运输轨,悄然地改变了千百年来传统的采收模式,也为福州乃至福建的油茶产业,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在冯纪福看来,福州永泰的首试极具意义。“我们要让种油茶变得轻松,让好品种不再被埋没,让中国特有的油茶产业真正振兴。”
记者:蓝瑜萍/文 原浩/摄
编辑:钟培培
策划:吴文霖 蓝瑜萍 刘梦霆
掌上福州客户端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