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南屿镇南港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上演“变形记”
“纠纷地”如何变成“幸福驿站”?
近日,闽侯县南屿镇南港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热闹非凡,一场“重阳敬老”文艺汇演在此举行。数百名社区老人欢聚一堂,沉浸在精彩的节目中,感受着温暖关怀,尽情体验嵌入式养老项目带来的幸福。
而就在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无章、纠纷不断的“纠纷地”。它是如何变成1800多名老人每日打卡的“幸福驿站”的呢?
 老人们在老人活动中心下棋。
老人们在老人活动中心下棋。
旧貌:
杂乱“纠纷地”
民生痛点待解
“以前这里堆满废旧家具,还有人私自圈养鸡鸭,卫生状况堪忧。”说起老人活动中心的旧貌,75岁的居民李大爷连连摇头。
去年7月,两园安置房二期“嵌入式养老项目”的场地被侵占问题愈发严重,有人在此搭建临时仓库堆放杂物,使得空间变得更加局促。这一现象引发群众不满,大家纷纷表达意见,要求改善这一状况。
与此同时,社区银发群体面临诸多现实难题。一方面,老人们下棋、打牌等活动缺乏固定场所,他们常常只能在小区角落、路边聚集,空间局促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遇到恶劣天气活动就被迫中断。另一方面,居民红白喜事办宴席的需求依旧迫切,搬入新社区后,办红白喜事的场地缺失,只能占道搭棚,不仅挤占了公共空间,影响交通和市容市貌,还存在消防安全等多重风险,给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面对这些问题,社区内的矛盾和纠纷逐渐增多,老人活动中心所在的区域成了名副其实的“纠纷地”。
新生:
多元举措齐发力
“幸福驿站”焕光彩
面对老人活动中心的问题和居民的迫切需求,南屿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以党建为引领,多措并举,推动老人活动中心实现华丽转身。
“公共空间的‘破’与‘立’,本质是民心的‘聚’与‘暖’。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用‘疏堵结合’的创新治理模式,用细致的群众工作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将原本‘一清了之’的简单处置,转变为‘建管并重’的主动服务。”南港社区党支部书记周权说道。
首先,南屿镇党委、政府推动成立两园区联合党委,设立临时党支部,由镇里下派工作经验丰富的聘用干部担任书记,同时整合镇村干部及玉田、新联等10个村“两委”力量,第一时间建立联合党委工作、接访等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将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为场地重整与惠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随后,两园区联合党委与南屿镇执法队市容组建立联动机制,对社区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合理规划摊位布局,引导摊贩到指定区域经营,加强日常巡查监管,确保摊贩文明经营。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改善了社区周边的市容市貌,减少了占道经营、乱扔垃圾等现象,为居民营造了一个整洁、有序的居住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两园区联合党委在依法清理被占场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状况,通过走访、召开居民议事会等接地气的方式,与居民进行深入沟通交流,耐心倾听老人们的需求与顾虑。两园区联合党委广纳建议,让每一条意见都成为社区治理的“金点子”,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今年9月初,新老人活动中心亮相。这里的功能区域在充分了解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形成了“6+1”功能布局,即茶话区、戏曲舞台、书画室、健身区、棋牌区、宴席区和共享厨房,满足了老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共享厨房区域,不仅配备了标准化厨具,还新增了新风系统、宴席后厨(带雨棚),为居民办红白喜事提供了便利又安全的场所。
如今,走进南港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窗明几净的活动室内,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象棋、品茶聊天,舞台上戏曲悠扬,书画室里墨香氤氲。周权告诉记者,新老人活动中心还实行群众自治模式,老党员、志愿者组成自治小组,制定《活动中心公约》,实现“门常开、人常来、事常议”,让活动中心的管理更加有序、高效。
此外,在新老人活动中心内,嵌入式养老项目同步投用,医疗室、日间照料中心陆续开放,形成“15分钟养老生活圈”。
接下来,南屿镇党委、政府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服务好老年群体,把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化解矛盾、凝聚共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陈木易 通讯员 侯宣新 清新南屿 文/摄)
                    上一篇:闽江学院学生社区校友服务站开放
                
下一篇:福州市启动“放心直播间”承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