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版乘车指南“静候”在车窗旁,手剪的窗花映着晨光……在公交司机陈宇峰驾驶的111路公交车上,十米车厢不仅承载乘客出行,更是一个流动的“家”。
“我做的都是小事,很小的事。”荣获“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后,陈宇峰依然这样定义自己十七年来的坚守。正是这些“小事”的累积,让他将一辆普通的公交车变成了传递温暖的载体。从自制公交便民资讯袋到剪辑短视频,从日常驾驶到危急救援,他始终如一的暖心善举,让这趟穿行于城市间的111路公交车,成为一道动人的文明风景。
画笔下的温度
十米车厢变身“流动画廊”
陈宇峰的公交车,是会“说话”的车。画画是陈宇峰的爱好,也成了他服务乘客的“暖心法宝”。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更新车厢里的手绘作品,让乘车提示变得温暖可亲。从最早的防贼攻略、“沿线导厕图”,到地铁接驳线路图、手绘文明乘车漫画、便民资讯袋……每一笔都倾注着他让乘客出行更便捷、更舒适的用心。
如今,车厢里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更新独属于111路的“手绘版乘坐公交指南”。指南详细标注着每个沿路公交站点附近的公园、景区、地铁站等,指南上还装饰着陈宇峰的手绘插画。
陈宇峰的公交车厢也是彩色的,随着四季的流转,主题装饰跟着变换。每次免费乘车活动期间,他都会在投币箱口精心制作一个醒目的“钱箱帽”,并配上自己设计的免费乘车提示海报;春运期间,他用福字窗花装点车窗;端午节前后,他自制香囊挂满车厢;高考季,他布置“一举高粽”主题车厢,为莘莘学子送上美好的祝福……每一个创意都源自他对乘客细致的观察,他始终坚持将爱好融入服务,用爱心温暖旅程。
陈宇峰创作的111路手绘版乘坐公交指南成为该车的一大特色。记者 原浩 摄
镜头里的真情
自媒体传播公交正能量
工作之余,陈宇峰还有另一个身份——“福州一路行”视频号创作者。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学视频剪辑,紧紧围绕市民出行关切持续创作发布原创视频。政策解读、换乘攻略、安全提醒,这些专业的出行信息,经过他的巧手,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短视频。
“公交车刷卡机升级后怎么用?”“今天开始以下公交线路调整……”“公交地铁又开展免费乘车活动了!”每当有新举措推出,陈宇峰总是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视频号发布视频。
他的视频没有炫酷特效,只有实用的信息和真诚的讲解。这些实用、接地气的内容,极大地便利了市民出行,拉近了公交与乘客的距离,收获了网友的大量点赞和好评。凭借在网络空间的积极作为和正面影响力,他荣获2024年福州“网络文明伙伴”称号,成为传递城市文明、弘扬网络正能量的典范。
小事中的大爱
平凡岗位书写不凡故事
“小事,很小的事”,这是陈宇峰的口头禅,也是他行事为人的真实写照。
2018年春运首日,面对车内突发疾病晕厥的女孩,他冷静处置、改变路线,驾车直奔医院,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面对道路上的突发火情,他多次化身“流动消防员”——2011年9月,在北大路帮自燃的士灭火;2015年7月,在金榕南路帮电动车灭火;2017年4月和12月,先后两次在洪山大桥帮电动车灭火;2018年1月,在闽江大道帮小车灭火;2024年5月,在闽江大道救助摔倒的骑手……十余年间,他的善举从未间断。
然而,比起这些惊险时刻,更打动人的是那些日常的温暖。每天,他总是提前到岗仔细擦拭驾驶室,连刹车踏板都要用毛刷清理干净;遇到老人上车,他总是耐心等待;见乘客在车上睡着,他会轻声提醒到站……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坚持,汇聚成了33万公里的安全记录,织就了福州城市记忆中的温暖篇章。
陈宇峰的成长并非孤例。福州公交集团近年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构建系统化培育体系,通过“传帮带”、技能培训与技术攻关,为员工成长提供坚实平台。
今年5月,公交集团成立的劳模工作站成为培育先进的新阵地,通过定期开展事迹宣讲、跨行业交流等活动,将劳模精神从企业内部延伸至社会服务领域。目前,集团已拥有全国劳模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交通运输部劳模1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名、市劳模8名,形成先进模范矩阵。(记者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