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民政部门获悉,今年“敬老月”活动期间,福州市共走访慰问百岁老人超800人。29日重阳节当天,记者走访福清、长乐、闽清三地,探访了三位年满110岁的老人,了解他们的长寿故事。这些老人中,有的出生于清朝年间,有的享受着五代同堂的满满福气。
115岁老人魏清宋
食物软烂清淡
四个子女细心照顾
家住福清市三山镇上坤村的魏清宋老人,今年已115岁高龄。原本生活能够基本自理的她,因为今年春节前不慎摔倒,现在需要家人全天候照护。
115岁的魏清宋老人微闭双眼,格外慈祥。记者 潘温祥摄
如今,老人每天上午9点左右起床,下午5点便早早入睡,且一天只吃一顿午饭,食物主要是地瓜、米粥等软烂清淡之物。她的四个子女,均是淳朴的农民。这群年迈的子女,现在成了守护更年迈母亲的最坚实屏障。
平日里,女儿为魏清宋老人洗澡,子女们还轮流为她理发、洗脚、按摩。尽管老人视力、听力和表达能力已大不如前,但家人能从她细微的表情中读懂需求。子女们说,母亲身体依然硬朗,“很少感冒很少吃药”,有一次生病了,去医院后医生见她年龄很大,不建议治疗,没想到老人在家简单自行服药后,很快就康复了。
110岁老人陈龙金
喜吃扁肉锅边
睡前爱喝青红酒
29日,在长乐区江田镇漳坂村,110岁的陈龙金老人热情地和记者打着招呼。出生于1915年3月的她,如今已是五代同堂。
110岁的陈龙金老人(左)和儿媳在一起。记者 潘温祥摄
“子女和儿媳都很孝顺,轮流着照顾我。”老人话语缓慢,却清晰地道出了她安享晚年的秘诀。白天,主要由大儿子和三儿子的儿媳共同照料;夜晚,两个儿媳每两天换一次班,陪伴老人入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睡在同一个房间”,而是随时响应老人起身、喝水、解手等需求的辛苦付出。二儿子和女儿有时也会回来帮忙照顾。
“她白天大部分时间在睡觉,晚上睡得比较少。”老人的一个儿媳轻声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夜班守护者,需要保持高度警觉。天气晴好时,儿媳们会推着轮椅,陪老人出门晒太阳。
老人的饮食也比较简单,早餐是一碗热腾腾的锅边糊或扁肉。睡前,老人有喝一小杯自酿青红酒的习惯。老人的一句“子女平平安安顺顺利利”,道出了她质朴的心愿。据儿媳妇说,老人经常会念叨“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这或许正是这个孝道之家最真实的写照。
110岁老人叶光友
作息规律如钟
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在闽清县东桥镇高港村,1915年7月21日出生的叶光友老人,是远近闻名的“福气之星”。他的福气,写在四代同堂大家庭的日常细节里。
110岁的叶光友老人笑着向记者展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记者 潘温祥摄
110岁高龄的他,展现了一种令人惊叹的高质量长寿状态:生活基本自理,每天清晨5点准时起床,晚上7时许便入睡,作息规律如钟;一瓶牛奶,一个肉包或菜包,就是他的早餐。更令人称奇的是,老人可自行完成洗澡、吃饭,无需喂食。
儿媳专职照顾老人已有七年,感情深厚到一次去医院,医生竟误以为她是老人的亲生女儿。子女们依据老人身体状况准备适宜餐食,定时照料起居,天气晴好时还陪伴老人适度活动。这种细致周到的家庭照护,为老人安享晚年提供了稳定保障。
如今,叶光友老人还能拄着拐杖步行二十多米,白天会看看电视。据高港村党支部书记叶光和介绍,叶光友于1960年7月1日入党,党龄已达65年。老人笑着向记者展示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村里开展“送党课上门”服务时,老人偶尔还会拿着放大镜阅读相关学习材料。
记者注意到,三位超高龄老人家庭,最大的共同点是子女都特别孝顺。同时,清淡的饮食、乐观的心态、规律的生活,是他们长寿的秘诀。(潘温祥 文/摄)
上一篇:闽清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