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头发白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在福州的街头巷尾,有这样一群宝藏爷爷奶奶:有人走上街头,用1万多张速写定格人间百态;有人化身环保卫士,将旁人眼中的垃圾变为艺术品;还有人以一场场“新潮山歌秀”,让非遗山歌焕发新活力……他们不惧老,也不服老,把每一天过得“潮”有范儿!
“速写爷爷”黄建林:
用笔勾勒“潮”晚年
一支笔、万页纸,黄建林画出人间百态。记者 原浩 摄
潇洒地拽过椅子,目光如炬扫过人群——在福州的商圈、奶茶店或地铁上,你可能会偶遇一位画速写的酷老头,他就是73岁的黄建林。只见他手执一支黑色水笔,五分钟内就能捕捉一个路人的神韵,笔尖沙沙作响间,一幅生动的速写已然完成。
“我在漫展上偶遇过老爷爷!”“我在蛋糕店被爷爷画过!”不少网友亲切地称呼黄建林为“速写爷爷”。
黄建林是鼓楼区鼓西街道的一名退休老师,因为拒绝宅家带孙女、养老,他选择用最潮的方式描绘人生后半段——将白发整齐梳好,多功能马甲口袋里装着速写本,走上街头作画,这是他的上街标配,也是他的态度。
十年来,他用500多本厚厚的速写本,留下了1万多张钢笔画,这构成了他独特的晚年生活方式。在商圈、地铁、肯德基、奶茶店等年轻人聚集的场所,他用画笔与这个时代对话。
“画画让我快乐。”黄建林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他年轻态的秘诀。当很多人在讨论如何优雅老去时,黄建林直接用行动证明——真正的酷,与年龄无关,只与态度有关。
“环保爷爷”柯文沣:
巧手“爆改”废弃品
在晋安区三盛果岭生活小区,常能看到柯文沣俯首于桌前,塑料袋、瓦楞纸、饮料盒——这些旁人眼中的“垃圾”,经他巧手“爆改”,变为纸雕壁画、插花水罐、发卡,甚至还有一米长的航母模型。
“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的资源。”这是柯文沣常挂在嘴边的话。他2000年退休回到福州时,垃圾分类尚属新鲜事物。柯文沣身体力行,在小区组织“乐耕社”,推广绿色种植、垃圾分类,并教居民制作环保酵素,将垃圾手作DIY(自己动手做)带进课堂。
渐渐地,他将重心转向废弃品的深度再造。早年学习的雕刻与产品设计,此时大放异彩。每件废品在他眼中都有独特的“性格”,他因材施艺,为它们注入巧思与灵魂。可乐瓶、矿泉水瓶经他改造,变身环保T恤;瓦楞纸在他手中“生长”为纸雕《三坊七巷》;他甚至用废弃卡纸拼叠出一米长的航母模型。
一次次实践中,他的理念被不断印证,也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曾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垃圾分类达人;他的环保手工课在校园中广受欢迎,纸雕作品《福州印象》更在首届海峡两岸(厦门)纸艺产业博览会上荣获“特殊贡献奖”;他还登上了中国网《中国环保面孔》栏目,向世界讲述福州的环保故事……
“山歌奶奶”蔡月香:
走街串巷整新活
“八项规定齐遵守,国家兴旺会长久。党员干部要带头,百姓拥护乐悠悠……”重阳节期间,永泰山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月香带着她的“银发天团”走街串巷,用一场场“新潮山歌秀”为老人们送上别样的节日祝福。
28日,樟城镇北门社区彩球高悬,一场由永泰县文化馆和社区共同开展的重阳节活动在此举办。今年69岁的蔡月香和4名“银发”搭档,身着橘黄色休闲装,手持快板登场。此次表演,她带来的山歌快板宣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传统十八个调与轻快节奏结合,朗朗上口的唱词配上清脆快板声,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引来老人们阵阵掌声。
演到尽兴时,她直接开启现场教学模式,教大家唱山歌、打快板,大家学得有模有样。“蔡老师的山歌将老调子进行创新,唱出了时代的内涵,唱出了永泰的特色,唱出了百姓的心声,真是太酷了!”永泰居民陈盛珍笑着说。
近年来,蔡月香将家事、国事、天下事编入山歌,创作出《抗战胜利80周年》《永泰山水美》《唱保密山歌,筑安全防线》等60余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山歌。同时,她带领团队走进乡镇、公园、社区,开展宣讲150余场,惠及群众上万人次,成为非遗传播中亮眼的“银发潮人”。
(记者 莫思予 林榕昇 朱榕 傅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