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10月27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通过“探索三号”母船搭载,执行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后顺利返回。“奋斗者”号在北极共完成了43个潜次作业任务,并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双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还记得那个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过万米的“奋斗者”号吗?这一次,它一路向北,成功打卡地球之巅——北极!
历经98天、航行15000多海里,“奋斗者”号随“探索三号”母船圆满完成北极科考任务,载誉归来。

共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
这次北极之旅 “奋斗者”号总共完成43次下潜;
在海冰覆盖率超过80%的中央海盆,进行了国际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
29天内完成32个潜次,平均每次在水里待9个多小时、平均海底作业时间超过6小时;
克服极昼、极夜、融冰期环境挑战,稳定高效作业;
和“蛟龙”号一起完成定位搜索、互换标志物,创新了中国双载人潜水器协同作业模式。
现在,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北极下潜,难在哪?
与深海万米承受高压不同,北极真正的挑战是“移动的冰山陷阱”。

潜水器每次上浮下潜,都必须精准躲避漂移的浮冰,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冰疙瘩”撞击。再加上极昼极夜快速交替、水温在融冰期与结冰期之间剧烈变化,对设备灵敏度提出极高要求,必须实时调整。
带回了哪些“北极礼物”?

本次北极科考任务带回了北极的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还有海量观测数据,这些成果将为科学家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支撑。
上一篇:拉萨文旅推介会走进福州
下一篇:多地优化政策促住房需求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