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假肢,在同伴的搀扶下,她缓缓起身,用一条腿支撑着身体,一蹦一跳地走向起点线。
25日下午,在第十届东南地区海峡两岸公开水域游泳挑战赛的比赛现场,记者注意到这位只有一条腿的游泳小将——来自福州市冬泳协会外滩队的20岁选手苏林珠。在女子丙组(18-35周岁)的比赛中,她获得了小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在与她的交谈中,记者感受到了她身上的坚毅和“调皮”,她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虽然我不完美,但我很棒”。
25日的比赛中,苏林珠(中)在同伴的帮助下上岸。(受访者供图)
突出重围是她的实力
16时许,苏林珠正在候场区专注地热身活动。在被问到是否紧张时,她坦诚地说:“我会紧张,对手实力很强劲,但我不怕。”
“我以前都在游泳池里游,近两年才开始接触公开水域。”对她而言,此次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充满了全新挑战:更深的水域,水流的阻力,未知的环境因素,甚至是一闪而过的“怕被鱼咬”的念头,都需要更强的心理素质去应对。“但真游起来就顾不上了,只能专注自己的节奏。”她平静地说。
苏林珠所在的小组是最后一组。候场的时候,她认真地观看比赛,分析水况,及时调整比赛策略。越靠近闽江中心,水流越湍急,顶着水流往上游就越困难,许多选手都受到水流影响,偏离了最初的行进路线,只好放弃。“在出发的时候就要尽可能逆着水往上游。”苏林珠自言自语道。
16时30分,随着检录的广播声响起,苏林珠面带笑容奔赴赛道。鸣笛声响彻云霄,她如飞鱼般纵身跃入水中。同组的选手较多,显得有些拥挤,但很快,她就突出重围,遥遥领先,凭借实力夺下小组冠军。
“今天的比赛比我想象中更难,水的阻力太大了,第一程耗费了好多体力。”赛后,苏林珠坦言,好在她及时调整了策略和心态。“教练常和我说,把比赛当成训练,把训练当成比赛。”正是这份平常心,让她在广阔的公开水域中从容不迫。
“皮”是她的底色
游到岸边,同伴赶忙上前扶住苏林珠。她在沙滩上一蹦一跳,激动地向记者挥着手,笑容灿烂。
当记者让苏林珠用一个词形容自己时,她脱口而出:“我很皮。”随后,她娓娓道来,讲述了她的故事。
“我出生于泉州市石狮市宝盖镇,3岁时因为贪玩,被加工机器弄伤了左腿,也因此截肢,从那以后,假肢就成了我的‘伙伴’。”起初,她不敢与人交流,也害怕他人异样的目光,在母亲的鼓励下,她重新振作起来。
为了适应假肢,苏林珠每天坚持康复训练,左腿经常被磨破皮,导致走路一瘸一拐。“我没有办法控制别人的想法,只能装作没看见他们目光。”渐渐地,她学会了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性格中的“皮”也慢慢回来了。
12岁时,妈妈带着苏林珠参加省残联组织的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通过测试后,苏林珠选择了游泳项目,一方面是希望能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在危急时刻有自救的能力。来福州参加集训后,她认识了陈秋萍,受邀加入了福州市冬泳协会外滩队。
“不怕水”正是苏林珠“皮”的体现。“教练第一次叫我们下水,我想都没想,‘啪’的一下就跳下去了。最初练跳水时需要套着游泳圈,只有我把游泳圈跳坏了,于是我就成了第一个不用游泳圈跳水的人。”
“每次参加公开水域比赛前,我都在想,万一水里的鱼咬我,岂不是会很痛。”苏林珠笑着说。“皮”的性格让她每次在面对困难时都会有与别人截然不同的心境。
苏林珠在比赛中。(受访者供图)
谦逊是她的态度
“你们都是特别好的人,我不太会讲漂亮话,只能一味地说感谢。”这是记者在将与苏林珠的合照发送给她后收到的回复。
的确如此,记者在比赛现场听到她说的最多的话,便是“谢谢”二字。无论是同伴架着她在比赛场地和休息区之间往返,还是队里的哥哥姐姐们在赛前给她递水、提醒她赛时注意事项,她都一遍又一遍地感谢。
她想感谢一直帮助自己的教练们。在他们的指导和训练下,苏林珠有了更大的进步。2018年,在福建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她获得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100米蛙泳三项第二名,以及100米仰泳第三名的成绩,这是她第一次如此鲜明地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意义。
她想感谢与自己一起训练的队友们,以及学校和老师、同学们。他们的鼓励让她勇往直前,突破自我。2023年,在福建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苏林珠一战成名,成功摘得5金,这是她自2016年被挑选参加省残联游泳集训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她想感谢始终支持自己的妈妈和从不言弃的自己。除了每天高强度的游泳训练外,陆上的拉力绳、腰腹训练、压肩压腿都必不可少。因为缺少一条腿,在水里很难保持平衡,她需要特别加强臂力与核心力量,在一次次碰壁和失衡中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
“妈妈从小就和我说,我不比别人差,缺失的只是外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苏林珠说。目前,她正在紧张地备战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12月4日出发前往深圳。她也将勇往直前,做碧波里那条最耀眼的“飞鱼”。(记者 陈君沂)
上一篇:禁止驶入!平潭海域实弹射击
下一篇:蒋超良,被“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