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画卷绘就振兴路
晋安区委区直机关工委开展干部教育现场教学活动
在红色展馆感悟初心使命,在古寨古道接受文化熏陶,在绿色田园践行实干精神……近日,晋安区委区直机关工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进北峰的降虎村、板桥村、前洋村,开展“红古绿 农文旅”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在行走间描绘乡村“三色”画卷的精彩笔触。
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和国民党军在宦溪镇降虎村发生了一场激战,600余名红军壮烈牺牲,忠骨埋于青山。“这600余人用生命换来6000多名红军战士成功通过连江,安全进入闽东苏区……”党员干部走进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降虎)纪念馆,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大家从斑驳的实物、泛黄的老照片和视频资料中,重温那段孤军深入的峥嵘往事。
走出纪念馆,步行数十米便是降虎古街,穿过承载历史记忆的古寨门,脚下是保存完好的宋代古驿道。村党支部书记罗熙带着学员在村子里转悠。这几年,降虎村依托红色场所、古驿道等资源发展红色研学,不大的村落里集聚了小卖部、农家乐、艺术工作室、民宿等多种产业,留守村民在家门口有了增收渠道,手头宽裕了,日子过得十分舒适。
“这是来自台湾的文心兰,每年10月到次年2月开花……”来到福州多芬园艺有限公司板桥村兰花基地,一簇簇灿烂的文心兰在湿润的空气中尽情吐蕊,基地负责人热情地向学员介绍兰花的种苗培育、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该产业以“基地+农户”模式运行,即农户购入种苗种植,由基地统一收购鲜切花。公司在省内多地设点,带动所在地农户投身“美丽经济”。
现场教学的最后一站是寿山乡前洋村,秋风卷起一层层金黄的稻浪,党员干部下到认养田,拿起镰刀,跟着农民师傅学习割稻、捆扎、整理、搬运,亲身体验农耕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
党员干部在认养田里体验农事。(晋安区委区直机关工委供图)
近年来,晋安区全力打造学习践行新思想示范城区、构建“1+3+3”新思想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新矩阵,并发布了10条干部现场教学线路,打造沉浸式学习阵地和全景式实践课堂,为晋安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赋能助力。
走出课堂,走向广袤天地。当教学活动结束,学员们不仅带走了满脚的泥土,也带走了一口袋的思考和收获。党员肖玲琳说:“通过这次现场教学走访3个村,我看到了村庄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3种模式,这些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助农思路,也提醒了我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第一线,才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记者 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