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举行“国际减灾日”活动
科普市集聚人气 防灾宣传接地气
今年国际减灾日主题为“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19日,为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福州“减灾‘趣’科普 榕城共平安”2025年国际减灾日宣传科普活动在仓山区榕城广场举行。
市民踊跃参与自救互救学习。
推出科普市集
开展沉浸式宣传
此次活动由福州市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主办,福州市应急管理局、福州市体育局、金山街道金环社区和金洲社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市分公司等协办,旨在采用“1+N”科普模式——1场线下科普市集、多组主题互动游戏、多组主题打卡墙、多项自救互救技能教学展示,让市民在运动和游戏中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19日下午,记者在榕城广场看到,现场设置了共创打卡区、运动科普市集、科普知识互动区、自救互救学习区、减灾知识打卡区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
在“绿色应急社区”,市民在墙上签字打卡,写下防灾减灾等应急宣言;在游戏互动区,亲子互动成长岛(一锤定音砸气球)、少年挑战训练营(趣味袋鼠跳)、白领能量补充站(原地踏步挑战)等游戏,人气十足;在科普知识互动区,小朋友在一起灭火套圈、大家来找茬等游戏中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在自救互救学习区,福建麒麟救援队现场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记者注意到,现场有不少小朋友参与互动游戏,集印章,赢礼品。官铂金等小朋友不仅学习了“猪蹄扣”等绳结打法,还赢取了多功能手电、应急包以及植物盲盒等礼品。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发布了福州应急避难场所互动地图,标出了各区应急避难场所所在位置及数量。据悉,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站170个,建有自然灾害避灾点(室内应急避难场所)3090个、室外应急避难场所202个。
市民在观看福州应急避难场所互动地图。
多措并举
推进防灾减灾现代化建设
此次活动也是福州推进防灾减灾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修订出台《福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紧盯新时代福州市自然灾害形势和灾害救助工作任务要求,对市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的组织指挥体系、工作机制、响应措施等进行了系统调整和完善;推进“福州市应急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底座建设项目”工作,优化、整合各部门应急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成果资源,提升“看得见、可决策、有反馈、能复盘”的政府管理能力;培育“1+6+3+N”模式,建立起以市级储备为支撑,县级储备为基础,乡级、村级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新格局,包括“1”个市级应急综合保障基地、“6”个应急综合保障中心、“3”个专业化应急物资储备库以及“N”种形式应急物资储备站(点)……近年来,福州市应急管理局多措并举,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出成果、育亮点。
福州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完善“大预防、大应急、大救灾”工作模式,努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构建安全发展新格局。(记者 郑瑞洋/文 池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