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装备轻量化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论坛举办
金属3D打印掀起制造方式变革
海洋装备轻量化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论坛举办。包华 摄
全球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海洋装备如何“减重提效”?17日在榕举行的海洋装备轻量化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论坛给出答案。
论坛上,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专家学者,聚焦轻量化技术在海洋工程、船舶制造、海洋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探讨新材料、新工艺如何赋能海洋强国建设。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也就是金属3D打印,正掀起制造方式的变革。”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研究员明珠说,这项技术通过电弧加热金属丝材,借助机器人逐层堆叠成形,不依赖传统模具,已在兵器、航天飞行器、海洋装备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不仅能大幅缩短制造周期,还能突破复杂结构的加工瓶颈。”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林文雄则从海洋装备的实际应用出发,剖析了海洋环境对构件提出的结构复杂、性能苛刻、运维困难等“三重刚性挑战”。他指出,海洋装备需兼顾异形结构、抗腐蚀抗疲劳性能以及全球部署下的远程维修保障,金属3D打印在这些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它不是传统制造的替代品,而是补充和升级。”他呼吁,科研单位、装备厂商与用户应共同构建面向海洋场景的3D打印协同生态,推动实现高可靠、轻量化、低运维的技术跃升。(记者 唐蔚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