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16日第11版)
在福建福州,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也带来了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回响。日前,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如约而至,将榕城福州点缀成一片光与影的海洋。
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丝路通天下,光影耀闽都”为主题,汇聚“金丝路奖”评选、电影展映、电影嘉年华、惠民消费季等300余场活动,吸引全球电影人、行业机构与观众广泛参与,生动诠释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电影领域的深度互动与文化共情。
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启动仪式上,歌舞节目《丝路花开》表演现场。原浩 摄
银幕为窗:
跨越山海的心灵抵达
电影节的主体永远是电影与观众。在福州中心城区的影城,晚上7点的黄金场次,等候区座无虚席。不同于往常的是,影迷们正在讨论的不仅有国际国内热片,还有来自伊朗的冷峻家庭伦理片、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草原史诗。
本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共征集到来自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2560部影片,经多轮筛选,最终精选出近百部影片参展,其中既有《神女》等4K修复经典,也有《无声挚爱》等新片,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与广泛关注。
“我专门来看印尼电影《食盒里的低吟》,听说它讲的是一名为穷苦人民伸张正义的律师的故事。”年轻市民陈艺对记者说,“平时很少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些国家的电影,这种‘直抵’的感觉很奇妙,我能感受到不同国家人们之间的情感是互联互通的。”
这种“直抵”的感受,在“丝路精粹”单元尤为突出。这一单元囊括了获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观众奖最佳剧情片的《无声挚爱》,印尼导演加林·努格罗的《食盒里的低吟》和聚焦残障儿童的《了不起的特加尔》等多部国际获奖影片。
电影,这扇神奇的窗口,让遥远的国度变得近在咫尺,也让福州的这个秋天,洋溢着世界各地的风情。“10年里,马来西亚与中国合拍了30多部电影。”马来西亚国家电影发展局主席卡米尔·奥斯曼认为,电影节的意义就在于让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不断进行交流与碰撞,合作创造出“美美与共”的电影艺术作品,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享受电影的多元魅力。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在推动中外电影交流与合作方面广泛发挥作用。“以电影为纽带推动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技术共创,能够让文化交流更具活力、更可持续。”中国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傅若清说,“近年来,我们参与了国家电影主管部门与1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合作协议的工作,合作拍摄影片近50部,持续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注入活力。”
印尼嘉宾(中)与闽剧电影《双蝶扇》演员互动。张旭阳 摄
幕后握手:
从互相“讲故事”到一起“讲故事”
如果说电影展映是“果”,那么产业环节就是孕育合作的“因”——
9月24日,“一带一路”国际电影节推介暨签约仪式举行。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尼泊尔、俄罗斯、南非、印度、新西兰等国家的9大国际电影节代表齐聚一堂,与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国际电影交流与产业协作的新平台。
在推介环节,各国电影节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特色与成果。印尼雅加达电影周、白俄罗斯明斯克国际电影节、尼泊尔国际电影节、南非德班国际电影节、印度喀拉拉邦国际电影节、新西兰中国电影节以及俄罗斯鄂木斯克电影之家等主办机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电影节的定位、影响力及合作意向,并发出诚挚的交流邀请。
这种从互相“讲故事”到一起“讲故事”的转变,是本届电影节的一大特点。
“新落户的组委会(中国区)将成为两国电影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为电影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柬埔寨亚洲电影节组委会(中国区)落户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现场,柬埔寨王国文化与艺术部常务副部长哈度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柬埔寨在中国设立的首个常态化开放的电影文化交流展示窗口,这也是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推动“一带一路”电影产业协作平台建设上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
据统计,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自举办以来,共吸引超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与,“一带一路”电影产业协作平台已推动38个成员国签约,电影项目创投签约总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本届“金丝路奖”竞赛单元共有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的2856部影片报名参选,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影片1850部,数量远超历届。
此外,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也为两岸青年交流搭建起平台——电影节首次单独设置了两岸电影活动版块,并举办“星光筑梦 影动青春”海峡两岸(福州)青年电影人交流活动。在活动现场,台湾导演安景鸿的电影项目《漫步在云端——棉花田之恋》与新疆创航咨询工程管理公司达成合作。安景鸿难掩激动:“福州是‘棉花田之恋’的诞生地,这是一座有福的城市。”
无独有偶,首次到访福州的台湾导演王毓琦,已经为正在筹备的电影《在再》锁定了多处取景地:利用福州临海优势,设计连通海水的巨型海底水族箱场景,让科幻剧情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这也是两岸青年携手共创的好机会。”王毓琦说。
光影邂逅:
市民共享共建的盛会
“原来工作中难得的留影,也能成为精彩的电影!”在观看完电影《窗外是蓝星》后,福建师范大学学生陈华梅由衷感叹。
在福建师范大学星雨剧场,现场放映的电影《窗外是蓝星》,拥有一个亮眼的“第一”:这是中国首部8K拍摄太空电影。更奇特之处在于,这部影片的“摄影师”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所担任。影片采用航天员王亚平的视角,真实记录航天员们太空183天的工作生活与在太空中所见的地球瑰景,呈现出极具细腻情感、视觉震撼与宇宙哲思的独特张力,现场观众在大银幕前沉浸式体验了这场宇宙级的视觉盛宴。
艺术源于生活,电影服务群众。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期间,多个剧组主创团队与观众面对面——
电影《嘉陵江上》放弃传统布光方式,追求最真实自然的影像质感,导演高志丹向观众分享了创作初衷:“我想把‘江边故事’搬上银幕,通过将细腻叙述和宏大时代背景相结合,用3段旅程勾连起不同年代群众的时代记忆。”电影《无界之界》,则聚焦“中国白·德化瓷”这一传统工艺与代表现代工业文明的汽车,展现二者的创新融合。“影片为影视专业学生提供了叙事创新、技术实践与文化表达的宝贵案例。”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青青说。
看露天电影、体验最新电影科技、打卡领取电影节纪念品……电影节举办期间,除了在影院欣赏影片,市民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体验这场光影盛宴,纷纷感叹:“这是属于我们的电影节”。
在福州永泰县樟城镇景行书院广场,人们在雨中撑伞观看《钢铁意志》。当地居民何锡璋说:“在家门口看露天电影是一种享受,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福清市,虎溪公园、南岭宋街、龙田二村公园等场所化身露天影院,人们沉浸于电影魅力之中;在晋安区,电影票根“化身”优惠券,市民凭当日票根可在商圈享受餐饮、停车等多重福利,“促消费、享生活”成为这几日的热词……
据统计,电影节期间,电影展映覆盖福建省17家影院,影院和户外累计放映电影近200场次,让优质影像资源走进大众生活,实现文化惠民、光影共享。(记者 刘晓宇)
上一篇:闽籍侨胞在巴西筹建龙舟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