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浪潮奔涌。
当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盛幕在福州拉开,依海而建、凭海而兴的“闽东明珠”——罗源迎来高光时刻。在“海上福州”发展战略实施30周年的里程碑节点上,罗源牢牢把握时代机遇,依托天然深水良港与雄厚产业积淀,向全球客商展示其耕海牧洋、迈向深蓝的坚定步伐。
繁忙的华东船厂。游永健 摄
向海筑梦:一大一小,双轮驱动
罗源湾的深水良港,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罗源向海而兴的坚实舞台。
10月14日上午,福建华东船厂有限公司作业码头一片繁忙,十余艘巨轮静待“问诊”。这座凭海而立的“超级船舶医院”,已崛起为我国东南沿海的修船产业龙头,其业务网络遍布全球,2024年承修船舶278艘,外籍船舶占比超95%,产值突破13.42亿元。按完工艘次计算,高居全球修船企业第六位,成为罗源驶向深蓝的重要引擎。
华东船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船期、安全与质量的卓越把控。今年1月,撞塌美国马里兰州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的“达利”号集装箱船在此完成艰巨修复,团队创新采用“修造结合”方案,提前10天高质量完成任务,此举在国际航运界赢得了广泛赞誉,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修船”品牌的全球声誉。
今年6月,华东船厂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这张“信用名片”。“这本证书,是我们叩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更是客户给予我们信任的‘保证书’。”华东船厂总经理陶汉申说。作为福建省修船领域目前唯一的AEO高级认证企业,华东船厂享有的优先通关、最低查验率、国际互认、税收担保优惠等多项红利,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当一艘价值数亿的远洋巨轮因维修而停航时,每一日的工期都意味着巨额成本。AEO认证所带来的“零延时”通关与高效物流,能为船东节省下宝贵的时间与真金白银,这使华东船厂在国际竞标中拥有了无可比拟的吸引力。这张“信用名片”,正持续吸引着全球的钢铁巨轮,让罗源湾在国际航运地图上的磁吸力愈发强劲。
与华东船厂的“宏大叙事”相映成趣的,是福州汉斯曼游艇工业有限公司的“精工细笔”。作为国际豪华游艇品牌的制造伙伴,汉斯曼代表着罗源海洋装备的“高、精、尖”方向。汉斯曼与宁德时代携手,在新能源电动船舶领域率先破局,推出的“鲲鹏”系列智能电动船型实现市场化运营,为罗源的蓝色梦想增添了一抹灵动的“绿色”。
碧里作业区的6#泊位能够大幅度提升码头综合吞吐能力,有效缓解罗源湾港区集疏运压力。记者 林双伟 摄
向海强链:双龙抱珠,赋能升级
海洋装备的升级,离不开尖端材料的支撑。罗源县立足长远,精心构筑绿色冶金和新能源“双龙抱珠”的新时代产业格局,为向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核心动能。
在福建洲凯高纯材料加工新建项目的厂房内,气氛紧张而有序。正在安装的美国康萨克气氛保护电渣重熔炉,是高纯净合金生产工艺的关键步骤,其产出的高纯净合金,可广泛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船舶海运、核电能源、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据悉,福建洲凯高纯材料加工新建项目落地罗源湾开发区,总投资30亿元,是罗源在绿色冶金产业链上开辟的一个新赛道,建成后产值超百亿元,将有效填补全省高纯合金钢等生产空白,助力罗源加快打造千亿绿色冶金产业集群。企业还与浙江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落地罗源特种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可孵化5家以上新材料下游深加工企业,实现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驱动绿色冶金向高端新材料转型跃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叙佑绿色环保抗菌不锈钢管材项目也已投产,其产品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抗菌性,正是船舶管路系统、海洋平台设施及船用生活区的理想选择。洲凯与叙佑,一“材”一“管”,共同为罗源乃至全国的海洋装备制造提供了更安全、更可靠的关键材料选项,让“双龙抱珠”的产业明珠在经略海洋的道路上更加璀璨。
在新能源赛道,罗源充分依托地缘优势,已成功吸引包括罗源时代、东恒新能源等37个产业链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超200亿元。这不仅为电动船舶提供了“绿色心脏”,也为整个海洋装备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澎湃动力。
向海聚势:擘画未来,共赢蓝海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必须秉持开放胸怀,汇聚天下资源。借助世界航海装备大会这一顶级平台,罗源的招商引资与战略布局正开启新的篇章。
罗源县成功推动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项目签约落地,这些项目精准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与未来发展方向,将极大增强罗源海洋装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德胜锂基新材料海工装备产业园项目。为布局产业未来的关键落子,该项目聚焦锂基新材料为船用电池制造提供核心支撑,建设涵盖浮选、球磨、固液分离等工序的智能化锂基新材料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0万吨高品质新能源锂基新材料的产能,是构建港口大型储能系统和船用电池系统的基础,将助力罗源湾打造“智慧绿色港口”,形成“岸电支持船舶、船舶作为移动储能”的能源互动新模式,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德塔海洋智能应急电源发电机组生产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攻克船舶与海洋工程平台的“动力心脏”难题,建设智能发电机组研发与中试平台。项目将建设集设计验证、环境模拟测试、智能控制于一体的研发创新中心,重点突破船用大功率应急电源系统、海洋平台孤网稳定供电、智能并网控制等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有效保障在极端海况或突发情况下船舶与海洋装备的电力供应安全与稳定性,为罗源打造高端船舶配套装备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旺达恒通智慧物流园项目。此项目旨在构建与深水良港相匹配的“工业血脉”。项目将购置超过100台港口集装箱运输车辆(含新能源车型),配套建设50个以上港口专用充电桩,打造绿色高效的集疏运车队。同时,建设智能化堆场与转运中心,配备200个以上集装箱智慧停车位,并集成港区车辆智能调度、集装箱自动称重、港口机械维保等先进系统。通过开发港区一体化智慧调度平台,提升罗源湾港口的吞吐效率与综合服务能级,为海洋装备大件运输、原材料及产成品流通提供坚实保障。
所有这些前瞻性布局,都与罗源湾北岸正在全力推进的牛坑湾填海工程这一战略基石紧密相连。这项总投资超64亿元的超级工程,竣工后不仅将新增多个5万至20万吨级的深水泊位,彻底打通大型海洋装备制造与出海的瓶颈,更将“向海要地”1.2万亩,形成连片成规模的稀缺临港产业空间。
“这片宝贵的战略空间,是罗源乃至全省、全市面向‘十五五’及更长远的未来,承接重大产业项目的重要载体。”罗源县招商办负责人强调,“我们将围绕牛坑湾这片热土,重点瞄准海洋高端装备、绿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中船重工、中远海运等央企龙头及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力争引进更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标杆项目,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整、优势互补的现代化临港产业集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罗源实践,助力更高水平‘海上福州’建设贡献更多力量。”(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
下一篇:连江“思乡鱼”上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