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榕城的基层治理中,老党员们以退休不褪色的政治本色,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红色力量。这些银发先锋,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崇高的威望,在社区调解、文化传承、政策宣传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是调解矛盾的润滑剂。鼓楼汤边社区老干部党建工作室的党员们发挥自身优势,帮丰华苑小区安装充电桩、引进快递柜;福清后营村老党员陈珠顺、陈志宝凭借经验,成功化解菜地用水纠纷。这些调解案例凸显老党员情理法并用的智慧,他们既熟悉政策法规,又深谙乡土人情,使大量基层矛盾在萌芽阶段得以化解。
他们是文化传承的播种机。九旬老党员黄以孟坚持创办4200多期“党员宣传栏”,用10多年时光将小黑板变成社区的“阳光窗口”;林同梁不定期在福清天马山步道为青少年讲红色故事,引导孩子们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这种对话搭建了老党员与青年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了信仰在代际间的接力传递,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他们是政策宣传的传声筒。老党员林国山在全省率先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党建工作室——福州西湖国山党建工作室,创立“集邮文化+党建文化”党建工作品牌,带领10多名银发宣讲员,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这种群众语言与理论的深度结合,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曾在省高院工作的高金城担任大凰山社区法务特派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解读法律条文。
老党员们永不褪色的政治品格,既激活了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又为年轻一代树立了行动标杆。在城乡基层治理中,这种红色引擎的持续运转,必将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注入更多温暖而持久的力量。(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