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非遗夜宴点亮“双节”,央视十一次聚焦报道
福州千年坊巷越夜越“潮”
拜月仪式吸引了不少游客。
当圆月爬上三坊七巷的马头墙,上下杭龙岭顶的激光投影正为古厝披上流光外衣,梁厝的露营音乐会与鱼灯巡游交织出热闹图景——这个国庆中秋“双节”,福州各大历史文化街区以“非遗+科技+夜经济”的创新姿态,打造了一场场沉浸式文化盛宴,不仅吸引市民游客沉浸式“打卡”,更收获央视十一次聚焦报道,让全国群众领略闽都文化魅力。
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吸引大批游客。
精彩光影盛宴 勾勒非遗之美
“双节”期间的福州历史文化街区,处处是“中国红”与“月光白”的浪漫碰撞。三坊七巷、上下杭、朱紫坊等街区的古厝檐角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与主题合影打卡点相映成趣。“既有节日氛围又有文化味,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来自厦门的游客林女士笑着说,她正跟着“走巷计划”的指引,沿着8条深度游路线打卡坊巷里的国风演艺。
而夜间的古厝,更因光影技术焕发新生。作为央视重点报道的亮点,上下杭“溯梦龙岭顶”沉浸式光影秀成了“顶流”打卡项目。这场从10月1日持续至8日的光影盛宴,打破传统观演模式,设计了行进式观赏动线。记者跟随人流沿着龙岭顶古巷前行,激光投影将软木画的细腻、脱胎漆器的光泽“映”在白墙上,声景互动与场景造雾让观众仿佛踏入龙岭顶从“遇龙祥瑞”到“商贸繁荣”的历史画卷。“以前看非遗是在博物馆橱窗里,现在跟着光影走,感觉千年技艺‘活’过来了。”市民陈先生带着孩子边走边看,孩子正伸手触摸墙上“流动”的三条簪图案。
同样热闹的还有三坊七巷与朱紫坊的“走巷计划”。在衣锦坊水榭戏台,10月6日晚的“月满坊巷·古礼共鉴”拜月仪式上,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遵循古礼祭拜月神,诗词吟诵与古典舞乐交织,不少游客跟着一起拱手祈福。朱紫坊的拜月巡游则更添烟火气,提着灯笼的队伍穿梭在巷弄间,街头巷尾的祈愿灯牌照亮了团圆之路。
三坊七巷非遗文创琳琅满目。
少年展示古技 闽都文化破圈
“快看!粉蓝狮子跳起来了!”10月1日的上下杭龙岭顶广场,阵阵喝彩声中,国潮雄狮少年展演正在上演。不同于传统舞狮的红金配色,粉蓝双狮缀着银纹,在阳光下折射出灵动光泽,舞狮少年们腾跃时衣袂翻飞,既有南狮的刚劲,又融入了街舞的律动。“我们想让年轻人知道,非遗不是老古董,而是能玩起来的潮流。”负责展演的教练告诉记者,这场融合了青春活力的非遗表演,也被央视镜头记录下来,成了闽都文化破圈的生动注脚。
更令人惊艳的是夜间的板凳龙表演。数十条板凳通过榫卯结构拼接成长龙,龙身嵌入的可编程灯带随着行进节奏呈现琥珀金、青黛蓝等色彩,宛如星河游龙在街巷间穿梭。“以前只在村里见过传统板凳龙,没想到加了光影这么炫酷!”带着孙子来看表演的“老福州”郑大爷,用手机录下全程,“这就是老技艺的新活力”。
除了动态展演,街区里的非遗体验活动也人气爆棚。三坊七巷“山海福厝”国潮生活馆内,传统大漆摆件、中药手串等文创产品吸引大批游客;上下杭“闽式风味生活节”市集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演示牛角梳制作,不少孩子踮着脚尖围观,还亲手尝试打磨梳齿。“游客不仅能看,还能亲手做,非遗才能真正走进生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师傅说。
上下杭人头攒动。
古厝夜色撩人 夜经济燃起来
当夜色渐浓,福州古厝的夜经济活力尽显。上下杭街区“三捷河·夜未央”主题消费区灯火通明,游客们穿梭于青砖古厝间,有的在文创摊位前挑选伴手礼,有的坐在河边酒馆里听着民谣,还有的跟着《百年繁华上下杭》电影巡游队伍“穿越”回老商埠时代,沉浸式体验“人在戏中游”。
“我们延长营业时间至深夜12时,还推出了夜间折扣套餐,客流量比平时翻了三倍。”街区一家闽菜馆的老板笑着说,不少游客专门来尝佛跳墙、芋泥等闽味美食,感受“舌尖上的福州”。据了解,上下杭组建“夜间商户联盟”,联动近百家商户延长营业时间,还在线上发起“上下杭夜景”打卡活动,带动夜间消费持续升温。央视《东方时空》点赞这一做法,称其“用文化点亮了夜经济”。
梁厝街区的“旧圩新市”市集则充满烟火气,鱼灯巡游队伍走过时,市集里的非遗手作、特色小吃摊位前更显热闹,一旁的露营音乐会上,年轻人跟着节奏挥舞荧光棒,空气中充满轻松欢快的气息。“白天逛古厝看非遗,晚上露营听音乐,这样的假期太惬意了。”大学生小李和同学组团来玩,他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满是古厝夜景与音乐会现场的照片。
上下杭夜景迷人。
据福州古厝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双节”期间,旗下五大街区及多个景区共推出500余场活动,从沉浸式演艺到非遗体验,从光影秀到露营音乐会,全方位激活了古厝的文化活力与消费潜力。央视的十一次聚焦,不仅是对福州文旅创新的肯定,更让千年闽都文化通过镜头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如今假期已结束,你不妨选择“错峰游”,沿着央视报道的路线,赴一场古厝与非遗的浪漫之约。(记者 管澍/文 福州名城公司供图)
上一篇:分钟级响应!“福智巡”守护平安途
下一篇:福州谱写“泉润万家”幸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