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初雨控制及水环境提升双线并进——
控源截污 湖韵新生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穿越800余年时光,辛弃疾笔下福州西湖的曼妙风姿,正在一场守好生态高颜值的匠心重塑下,焕发更为动人的光彩。
记者29日从福州水务集团所属福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下称“市排水公司”)获悉,聚焦全域治水目标,福州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点民生项目——西湖片区初雨控制及水环境提升工程已按下启动键。围绕“控源截污先行”的核心思路,从源头管控、系统治理双维度发力,初雨控制设施建设及排水管网新建与修复改造齐头并进。今年底,管网提升工程有望全面完成,为城市筑牢生态屏障。
左海公园北门停车场已围挡,将建初雨控制设施。记者 陈暖 摄
治管网 补短板
“这边绿网要覆盖好!”“今天施工还得‘跑’起来!”29日上午,全长约240米的湖头街支巷内,一场攻坚加速展开。伴着破碎机有节奏的击打声,路面被一点点破除,近10名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忙碌不停。同一时间,芳沁西路上的施工协奏曲也准时奏响。
“这都是在给偷跑进雨水管的污水建‘新家’。”市排水公司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地下管网是管住污水的关键,但在前期的全方位“体检”中发现,雨污水混接是西湖片区不少路段的短板。
若要解决西湖及上游流域污水收集处理难题,管好污水去路至关重要。
此番实施的排水管网新建与修复改造项目,正是西湖片区初雨控制及水环境提升工程的重要部分,将通过新建雨污水排水管网、修复老化管道、优化管网衔接及整治混错接等举措,实现铜盘河、屏西河沿线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为了让施工更有序、更高效,管网‘手术’分2个标段陆续展开,涉及新建管道3.3公里、修复改造管道12.3公里。”该负责人说,为了减少施工影响,修复改造尽可能采取非开挖方式进行。
记者看到,列入升级清单的既有左海公园内部污水管道及芳沁西路、湖头街支巷、西洪路等4条道路排水管网的新建,也有北梦山路、通湖路、鼓屏路、西洪路等7条道路排水管网的修复改造。目前,“除旧布新”工作已多点发力。
同时,铜益路、军榕路、枇杷山巷等3条道路也将迎来新管道,软件园大道、鼓西路、湖东路等14条道路排水管道修复改造前期工作加速推进。
“里里外外的管网能拦住外源污染的入湖通道,实现闽江补水水质只升不降。”上述负责人说,雨污分流改造还能减少雨季混流污水对西湖的冲击,为水质稳定提升打牢基础。
按计划,今年底,西湖片区排水管网新建与修复改造工程有望全面完工,让雨水污水有各自的专属通道。
控初雨 减负荷
铜盘路上,左海公园北门停车场被围挡区域内,同样实施着生态行动。这里即将建成功能强大的初雨控制设施,为上游来水把好入湖关。
初期雨水会携带大量悬浮物和污染物,成为湖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那么,初雨控制设施究竟有何妙处?这个净化站创新采用超细无机颗粒泥沙去除设计,能通过管道率先截留铜盘河、屏西河的初期雨水,再由高精度“筛网”进行物理净化,减少入湖污染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围挡内,自来水和电力管线迁改、苗木修剪等工作已经展开。在大后方,施工平面图、施工便桥等方案制定工作也紧锣密鼓进行着,为项目建设铺平道路。下月中旬,工程桩基施工有望展开,计划明年10月底建成投用。
“考虑到后期公园的运营及百姓的停车需求,初雨控制设施采取全地下设计,届时这座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的净化枢纽将藏身停车场下,承担净化初期雨水的重任。”上述负责人说,项目还预留了远期深度处理用地,为规模扩展至10万吨/日做好准备。
在控好源头水的同时,左海公园内,“水下森林”建设行动渐入佳境,沉水植物群落在湖底悄然生长。11月,一场湖体清淤将加入水体净化战队,串起“外源控制—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完整治理链条,推动西湖及上游流域水质阶梯式提升。
湖头街支巷进行管网施工。记者 陈暖 摄
优生态 绘画卷
随着西湖片区初雨控制及水环境提升工程进入关键施工阶段,在公园内外及道路沿线,一个个围挡陆续进场。为保障市民游玩、停车、出行安全与生活便利,市排水公司发布了一份温馨提醒。
其中,部分施工区域如左海公园北门附近及周边芳沁西路、湖头街支巷等道路,可能存在道路破除、管线施工等情况,请市民朋友路过时注意警示标识,同时多留意周边临时交通管制措施,避开施工区域,从安全通道绕行。途经左海公园内部施工区域时,注意通行安全,不要逗留。
初雨控制设施建设项目位于左海公园北门停车场,目前该区域已完成围挡施工,停车场暂停使用,建议市民朋友提前规划停车路线,选择周边替代停车区域,或尽量选择乘公交车、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避开施工带来的停车不便。
“西湖水质提升工程关乎城市生态品质与市民生活福祉。施工期间,我们全力打好工程质量、安全与效率的每一场攻坚战,做好源头管控与系统治理的生态答卷,守护西湖碧水,让湖韵新生的秀美画卷更加亮眼。”市排水公司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孙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