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绘就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
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题询问
25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省检察院关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并以联组会议形式开展专题询问。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检察院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省检察院、省法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等单位负责人到会应询,共同绘出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
专门学校年底实现“一市一校”全覆盖
省人大监察司法委委员金麦子询问,专门学校对开展罪错未成年人矫治教育、促进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起着重要作用。福建省专门学校数量和学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课程设置适应性还不够,矫治教育效果还有待提升,请问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下一步将如何持续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加以完善?
省教育厅副厅长陈洪尧说,专门学校建设今年被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现有专门学校9所,另有2所正在建设中,确保年底实现“一市一校”全覆盖。
各专门学校针对学生特点“一生一策”制定教育转化方案,加强法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开设以义务教育为主、符合专门学校学生特点的各科课程,特色化开展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等。协调各地开设中考绿色通道,2025年全省专门学校共有269名学生参加中考。下一步,省教育厅将会同相关部门不断提升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水平,同时加快建设女子专门学校。
省公安厅分管日常工作的副厅长王锡章表示,省公安厅会同教育等部门把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基础工程,根据学生状况制定“一生一方案”,确保矫治教育更有针对性。他们还建立机制,做好矫治教育“后半篇文章”,防止学生再入歧途。
帮助罪错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天明询问,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消除未成年人因为犯罪记录而产生的“标签效应”。请问如何采取措施加强这项制度的落实,帮助罪错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
王锡章说,省公安厅出台细则,规范出具未成年人无犯罪记录证明,避免其“标签难撕”,造成“失足再失业”。下一步要严格规范执行封存制度、优化无犯罪记录证明开具工作、畅通申诉渠道,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和查询工作,确保“应封尽封”。
省检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施忠华也表示,今年省检察院与省司法厅联合开展了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犯罪记录封存专项工作,重点针对社区矫正环节封存不规范问题进行监督,取得不错效果。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完善封存程序,联合省公安厅等推进建设全省统一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管理平台,推动封存信息实时联动、同步更新,防止信息泄露。
落实强制报告制度防止未成年人受侵
省人大代表卢灵询问,强制报告制度是及时发现侵害、阻断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措施。请问相关部门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在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中进一步推动该项制度落实?
陈洪尧表示,省教育厅健全学生受侵害报告机制,要求学校教职工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同时落实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加强信息协调联动,确保对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应急联动处置措施。
省卫健委主任杨闽红表示,省卫健委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专题培训,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强制报告宣传,去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报告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数量比2022年增加1.7倍。下一步,省卫健委将加强常态化管理,全力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在相关重点科室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医务人员识别侵害迹象的敏感度和能力,并将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情况作为依法执业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对不报告、迟报、漏报、瞒报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多举措预防校园欺凌确保发现早处置好
网友“小蕾”说,作为妈妈,每次看到媒体上关于校园欺凌的报道,总担心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她想问有关部门如何采取措施,让更多发生在隐蔽角落的校园欺凌早发现、早处理?
陈洪尧说,省教育厅常态化开展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明确各方责任和学生欺凌事件处置程序。全省还畅通举报渠道,要求各地各校设立学生欺凌举报和咨询平台,加强人员巡查,深入到班级、宿舍、公共厕所或其他学生集中活动场所,对监控死角设立盲区标识,重点排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置。福州全市中小学校均设置“学生欺凌举报箱”等做法值得推广。
王锡章说,防治学生欺凌,公安机关责无旁贷。确保发现早,公安机关多维度收集线索,与教育部门建立欺凌警情和举报线索通报机制;确保处置好,选派精干警力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深度参与学校学生欺凌治理;确保惩处到位,对学生欺凌警情即受理即出警,并由县级公安机关主要负责同志逐一盯办。
施忠华表示,全省检察机关在依法惩戒教育、开展多元救助、协助收集线索、参与安全治理、加强普法宣传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营造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记者 李白蕾)
上一篇:世界金龙大厦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启用
下一篇:福州市陆续发放百万元餐饮消费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