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40年 厚植为民情怀
华能福州电厂书写现代化能源新篇章
华能福州电厂全景。
闽江之畔,潮起东方。矗立于福州新区的华能福州电厂,3根高耸的烟囱饰以浪花纹样立在江岸,成为福州人熟悉的城市地标。2025年,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的能源重镇,迎来成立40周年的辉煌时刻。
因电而生勇担先锋使命
1985年5月,国务院一纸批复,催生了华能首批项目之一的华能福州电厂。1986年8月,项目一期工程破土动工。“这次不干,终生遗憾!”首批建设者的铿锵誓言,至今仍在企业文化展厅回荡。
面对技术空白、外籍专家质疑和改革开放迫切用电需求带来的压力,第一代福电人以果敢和毅力破局——1988年,1号机组并网发电,比原计划提前9个半月!
电厂总装机容量2720MW,分三期建设6台机组。一期工程2×350MW燃煤发电机组,成套引进日本三菱设备和技术,于1986年8月15日开工建设,先后于1988年9月和12月投产发电。一期工程投产初期,全厂装机容量占福建省电力装机1/3、火电装机半壁江山,彻底扭转了福建严重缺电的局面。
二期工程2×350MW燃煤发电机组,锅炉、汽轮发电机组分别由英国巴布科克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于1999年9月顺利投产。
三期工程2×660MW国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由哈尔滨锅炉厂、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和上海发电机有限公司供货,分别于2010年7月和11月投产发电。
40年来,从高温高压最大单机容量100MW机组一跃成为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机组,再到第一个百万千瓦装机电厂,华能福州电厂见证了中国电力从跟跑到领跑的辉煌历程。
1986年8月15日,华能福州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受访者供图
蓝色创新铸就国之重器
从首批“利用外资、集资办电”的探索,到华能自主研发的“华能睿渥”DCS系统让中国电力工业控制系统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创新基因始终深植福电血脉。
1996年,电厂自行研制的350MW火电机组全工况实时仿真与多功能在线综合研究系统,通过国家有关部委、省科委的鉴定并投入使用。这套仿真机系统在电厂安全生产、员工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成立了全国发电厂首家仿真研究所。
在此基础上,电厂创造性地使用PLC硬件搭建具有华能自主知识产权的PineControl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首次全面使用了“软手操”的控制方式,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达到当时火电厂计算机自动控制主流水平。
从1993年华能仿真研究所启动成立,到2003年2号机组完成DCS控制系统改造,福电人耗时10年,成就了火电DCS系统由发电企业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改造的国内唯一样例,为21世纪初期发电厂自动控制系统“升级换代”作出示范,也为2020年成功实现全国产化DCS系统改造奠定深厚的技术创新基础。
2020年,华能福州电厂举全厂之力,在集团公司、福建分公司、西安热工院等单位的协同下,发扬“敢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严谨、细致、务实”的作风,创新工作方法,优化技术方案,与时间赛跑,白天施工,晚上总结,仅用36天便圆满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全国首套100%国产化DCS系统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发电领域工业控制系统实现自主可控。
如今,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青年创效联盟持续迸发智慧火花,海外专利授权实现零的突破,蓝色创新浪潮澎湃不息。
2020年,首套全国产化DCS系统“华能睿渥”在华能福州电厂#2机组并网。受访者供图
绿色转型绘就生态画卷
作为成立40周年的华能首批火力发电厂,华能福州电厂在“三色”文化的引领下,认真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战略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精细化节能减排管理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机组能耗指标在电力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多次在全国同类型机组竞赛中获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烟气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废水零排放,固废100%综合利用,减排工作在环保部门历次核查中均得到肯定并多次获得省市表彰。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完成全省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全省首个拆除脱硫烟气旁路的电厂。近年来,日处理300吨的城市污泥处理系统建成,年节约标煤2622吨的同时,也破解了城市“污泥围城”之困;2025年,福建省最长供热管线——82公里的福州新区集中供热项目实现全线通汽,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4万吨。
厂区内,光伏板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供热管网延伸至工业园区,这座老电厂已蜕变为集发电、供热、污泥处理、新能源开发于一体的城市智慧综合能源企业。
福州新区集中供热项目全线通汽。
红色根脉照亮为民初心
40年间,电厂累计发电超3085亿千瓦时,创造利税超183亿元。比数据更动人的,是融入血脉的为民情怀:自1990年以来,职工爱心捐助累计超1000万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2024年,缺陷消除率100%、及时率99.97%,守护万家灯火;“区岗队组”党建品牌与跨界党建联盟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电厂发展史上,有一件事是全体员工都难以忘记的。1992年,1号主变突发故障,日本方面提出需等待8个月才能修复。面对每天800万千瓦时的电量缺口,华能人毅然决定自主抢修。105个日夜,他们自制工具、画图纸、拆设备,用普通机床当“土专家”,硬是将4.8万片0.3毫米厚、共70吨重的铁芯片在18小时内抽出,8天内装回。当修复后的主变一次投运成功并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至今,连日本专家都竖起大拇指:“这不是检修,这是刻进骨血里的华能精神!”
多年来,电厂先后荣获“全国一流发电厂”“国家电力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国家环保先进企业”“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总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文明单位”“福建省和谐企业”“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等5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今年继续获得福州新区(长乐区)“卓越贡献奖”。
新征程上再续盛世华章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华能福州电厂领导班子表示,将以成立40周年为新征程起点,坚定“绩效保A、党建争优、企业争先”目标,围绕效益与发展两大核心,加速建设城市智慧综合能源企业,为华能集团“领跑中国电力、争创世界一流”、福建分公司加快建设“华能东南总部基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0年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闽江潮声里,这座承载着红色基因、绿色梦想、蓝色创新的能源丰碑,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能源篇章的福电实践!(记者 陈坚 通讯员 佘岳峰/文 记者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