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临近,这几天,市社会福利院“别样红”志愿服务队队员正在排练节目,迎接敬老月到来。服务队是一群平均年龄逾80岁的老人,他们以老党员为主体,用“以老助老”的方式,将温暖送进层层楼、户户门。
“2020年我刚来时,发现老人之间常有小摩擦。”院长甘蔚铭坦言,转变始于院党支部提出的“以老人党员带动全体老人,以党建引领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思路。2021年9月,依托“欢笑银龄党旗扬”党建品牌,院里成立“老党员之家”,让40余名流动党员找到组织归属。
通过民主推荐与公开选举,刘小兰、杨碧瑜等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老党员组成了骨干小组。
“党员不管关系在哪儿,身份永不改变。”1965年入党的高鹤鸣道出大家的心声。2023年7月,老党员们自发组建了“别样红”志愿服务队,为老人们提供帮助,表演文艺节目。
没有专业编导,全靠老人们自编自导自演。他们创作了小品《福利院幸福老人说》《养老》和广场舞等节目。
百岁老人宋爱箴说:“‘别样红’一来,我就特别高兴!”90岁的黄兰珍奶奶同样受益。她的儿子告诉记者:“我们不能常陪母亲,但服务队员时常编排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充实了母亲的业余生活。虽然母亲表达不如从前,但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她的快乐。”
“许多棘手问题通过‘别样红’这样的同龄人介入,效果更好。”社工朱小冉表示。在这群“红马甲”的带动下,互帮互助在院内蔚然成风。院里一位姓游的奶奶刚入住时不愿与人交流,队员们持续探望关心,让她逐渐打开心扉。以往从不参加活动的她,主动登台演唱,表达对“别样红”的感谢。
老人们的幸福感,也源于福利院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党建共建的丰硕成果。正如他们在小品《养老》中赞叹的,院里建成公园式养老院。美丽的绿化景观、环形步道、连廊与新建院史馆、食堂、活动室,共同构成老人们的“幸福家园”。院党支部先后与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省人民医院等17家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形成“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并推出“福储存折”项目,以“服务-存储-兑换”机制激发大家参与热情。
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别样红”银发志愿者正以他们的光和热,让幸福可感可及,让温暖深入人心,生动展现了“温暖榕城”的民生底色,也让“有福之州,幸福老人”的愿景照进现实。(记者 潘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