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长乐分会场27日开幕
创始人
2025-09-18 11:15:11
0

“甘薯之父”促进人口增长,“长乐番薯”引领产业新篇

中国农民丰收节长乐分会场27日开幕

福州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长乐分会场,将于27日在福州新区(长乐区)和平街开幕。

活动以“四海长乐 福薯万家”为主题,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喜悦,更承载着长乐唤醒一段辉煌历史的期盼——“甘薯之父”陈振龙历经艰难险阻,将番薯引入中国,福州新区(长乐区)作为番薯传入的关键原产地,开启了番薯在中华大地广泛种植、造福百姓的传奇篇章。如今,当地正以丰收节为契机,重温这段历史,彰显其作为番薯重要原产地的产业地位。

陈振龙故居展示陈振龙事迹。

一根“救命藤蔓”

助力中国粮食推广与人口增长

福州新区(长乐区)是我国引种番薯最早,生产、栽培、加工番薯历史最悠久的地区。这得从400多年前陈振龙冒死引种番薯的故事说起。

陈振龙出生于明嘉靖年间,是鹤上镇青桥村人。因乡试不第,他弃儒经商,并趁着“隆庆开关”的窗口期,随商帮到吕宋岛(今菲律宾)做贸易。他发现当地的“朱薯”容易种植,可生吃也可熟食。联想到家乡土瘠民贫,常遇饥荒,他便有了把朱薯带回国种植的念头。

据称,当时吕宋岛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朱薯也是由西班牙人带到当地种植的,管控十分严格,还有海关层层盘查。第一次,陈振龙从当地人手中购得薯块装在箱篓之中,被海关搜出没收。不甘心的他第二次暗地购买薯藤,编入一只藤篮,再次失败被罚款,还险些面临牢狱之灾。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春,50岁的陈振龙又购买了八尺薯藤,秘密装在竹筒之中,用绳子系于船舷浮在海水上。西班牙人例行检查后,没有发现可疑之处遂放行。陈振龙带着这根“救命藤蔓”,经过七昼夜的航行后,顺利回到福州。

陈振龙回国后恰逢闽中大旱,五谷歉收。在福建巡抚金学曾的支持下,他们便试种红薯以解粮荒。由于是从番邦引进,明朝廷将这种植物定名为“番薯”。

陈振龙一家七代持续近200年推广种植番薯,将番薯传种到全国各地,番薯得以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广泛推广种植,不少百姓都能吃饱不挨饿。受益于此,中国人口从清初期的7000万猛增至乾隆年间的4亿,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七次人口大增长。

清道光十四年(1834),福州人民为了纪念陈振龙和金学曾大力推广种植番薯的功绩,在乌山建“先薯亭”。1962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到福州考察时,赋词颂扬陈振龙:“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

长乐文岭镇地瓜丰收。

一个“地标番薯”

赋能长乐产业升级与文化弘扬

如今,番薯已成为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福建第二大粮食作物。据统计,福州新区(长乐区)番薯年种植面积约3.3万亩,年产量达9.6万吨,年产值约2亿元。

近年来,福州新区(长乐区)积极培育“长乐番薯”品牌,着力推广“长乐番薯”文化,建设番薯全产业体系。令人自豪的是,2023年9月,“长乐番薯”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7月,“长乐番薯”荣获省农业农村厅授权使用“福农优品”品牌标识,同年8月又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今年,“长乐番薯”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升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福州新区(长乐区)深知自身在番薯产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与深厚底蕴,正积极挖掘和传播番薯文化,推动产业升级。比如,2020年至2023年共投资630多万元实施陈振龙纪念馆建设一期、陈振龙故居周边景观提升及陈振龙番薯示范园等8个乡村振兴项目,现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其中,陈振龙故居成了延续乡村文脉、弘扬“番薯之父”陈振龙精神的乡村教育新阵地。(记者 陈木易/文 石美祥/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山东畜牧... 最新或2023(历届)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须知学院是山...
最新或2023(历届)安徽高考... 最新或2023(历届)安徽高考专科批录取时间安排和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开学时间下一阶段录取工作安排 从...
最新或2023(历届)福建高职... 最新或2023(历届)福建高职专科招考中职生补录取工作通知有关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
最新或2023(历届)福建高考... 最新或2023(历届)福建高考语文难不难和往年相比试题难度点评语文语文卷的考查目标符合国家《考试大纲...
最新或2023(历届)福建高考... 最新或2023(历届)福建高考数学难度系数试题难度点评数学1.关注基础,凸显平稳命题充分关注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