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会客厅|刘太格:“新加坡规划之父”的福州情缘
创始人
2025-09-12 12:37:59
0

本期嘉宾

刘太格 新加坡人,1938年生,著名的国际城市规划大师,现担任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董事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曾任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局长、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局长、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是新加坡“花园城市”和“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实践者,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在中国,他参与了上海、天津、福州、厦门等50多个城市的规划,带来先进的设计理念。

刘太格与同事讨论规划方案。(受访者供图)

初秋的福州,闽江两岸依然绿意盎然,将整座城浸润在清新的生机里;三坊七巷黛瓦参差、粉墙素雅,尽显温婉与厚重。

在刘太格看来,这些景色既熟悉又充满新意。“我的祖籍在福建,我的母亲是福州人,这份血脉与情感,让我对福州始终怀有一份亲近与牵挂。”上个月底,“福州市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座谈会召开,刘太格再次来到福州,重游故地。对他而言,福州不仅是他在中国规划生涯的起点,更是他血脉所系的“母亲的故乡”。过去的近40年里,他与福州携手,在城市发展的脉络中留下了温暖而坚实的印记。

刘太格在“福州市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记者 包华 摄

三山两塔 勾勒乡愁

清晨的福州,日光勾勒出白塔古朴的轮廓。8月30日一早,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刘太格缓步走在定光塔寺前的广场上,不时仰头望向白塔,为心中的图景寻找最佳角度。“从小我就常听母亲说起福州的‘三山两塔’,我在新加坡就读的三山小学,就是福州会馆办的。”第一次来福州时,刘太格就要求去看三山,此行他希望把白塔“带回家”。

辗转踱步数圈,终于找到心仪的角度,他便摊开折叠椅,取出速写本,寥寥数笔,白塔的挺拔身姿、定光塔寺的错落格局与近处庭院的清幽意趣就被一一勾勒出来。合上速写本,刘太格的眉宇随之舒展。“这次有机会把白塔画下来,我是真的很开心。回去后,我要让亲友们看看母亲家乡的美!”

“三山两塔一条街”,这是人们熟知的“老福州”名片。以其为标志的福州城市中轴线,承载着闽都神韵,亦寄托着刘太格的乡愁与规划理念。

时间回到1986年,那是刘太格初来福州,他在城里转了几圈,却怎么也找不见母亲口中的“三山”。原来,当时三座山的山脚下没有道路,人们都在主次干道走,山被房子遮掩住,就看不见了。“我当时在规划中主张,在‘三山’的山脚开一些路,让福州人可以沿着这些路去看‘三山’。”

除了自然风貌,他也关注历史文化古迹。当看到三坊七巷的穿斗式木构架、马鞍形风火墙、精美雕饰工艺时,他当即直言:“这些建筑无比珍贵,必须保留!”在他当年主导的规划方案中,他特别提出要保护三坊七巷,让山水文脉与历史肌理成为福州城市的灵魂。

如今的福州,三山鼎峙,两塔耸立,绿水长流,中轴线上,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续写着千年繁华。“这几年,福州城市建设可圈可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做得尤为亮眼。”刘太格评价道。

循着中轴线,刘太格来到了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漫步风貌古朴的街区,老字号商铺与多业态的国际品牌交替出现,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互呼应,一路上游人不少。

沿着三捷河行进,刘太格在百年侨厝永德会馆前停下了脚步。“‘永德’二字,取自永春、德化两县。这里曾是两地商人在福州的聚集地,也是他们商帮和同乡会活动的场所……”伴着解说员的讲解,刘太格踏入了这座古色古香的会馆。他的父亲祖籍在泉州永春,当看到会馆内,厅前廊道的雕花木栅栏,清水砖外墙搭配着闽南建筑特有的飞檐翘角,他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凑近细看,还不时用手机拍照记录。

“自然地貌和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最独特的东西,尊重它们就是保护城市特色;毁掉它们,就等于抹去了城市的历史基因。”在刘太格看来,一个真正的规划师必须对城市的自然地貌和历史文化心存敬畏,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规划和建设,才能让每个历史痕迹和生活记忆都有生动留存。

刘太格勾画着白塔和定光塔寺。廖惠真 摄

三次落笔 陪伴“城长”

刘太格与福州的缘分,不仅源于血脉亲情,更在于福州规划蓝图描绘过程中,他一次又一次地热情参与。在刘太格看来,城市规划是一项立足长远的事业,他也用三次落笔,长情陪伴着福州的“城长”。

1986年,刘太格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协助福州编制老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提出了“中心城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中心与核心地带的详细规划”。他认为一个现代化城市要有核心,周围为新镇,各镇相对自足、平衡发展。在城市交通方面,他提出3个道路网加3个环网的设想,主次分明、缓急合理,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于山白塔。记者 包华 摄

“规划不是做‘短期盆景’,要做‘百年基业’。”刘太格表示,福州前期规划的框架没有“走形”,就是因为考虑了城市中长期发展。他常用“孔雀”与“火鸡”来比喻城市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想让城市成为一只孔雀,那就要先有个轮廓,再有器官、细胞,如果先做近期规划,一个个区域地做,很可能会做出一只只小火鸡,而一百只小火鸡加起来,也变不成一只美丽的孔雀”。

20世纪90年代,刘太格又受邀参与并主导长乐国际机场的总规和第一航站楼的设计,这是福州面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工程,刘太格不敢贸然接手。他专门邀请新加坡樟宜机场的专家组成顾问团,又请来上海的机场顾问团队适配中国需求。

当时,考虑到福州多台风,他拒绝了为追求视觉冲击而设计高体量、复杂造型的航站楼,而把机场屋顶设计成平缓的斜坡。“高屋顶抗台风效果差,平屋顶既实用又像福州传统民居的马鞍墙。”刘太格说。他还将樟宜机场“短步行距离、快流程衔接”的成熟经验与长乐机场的建设需求结合,反复优化飞机落地、行李提取到出站的全流程动线,提升机场的功能性。

此次参加座谈会是刘太格的设计团队主要成员、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执行董事欧克男第一次来福州,在飞机降落时,她特别留意观察了福州的城市轮廓和机场设计。“这是刘先生早年的规划和设计,对我来说,非常有历史感和溯源感。”欧克男说,“樟宜机场一般飞机落地后20分钟完成核心流程。在长乐国际机场,我们从落地、取行李到出站也用了差不多的时间,比很多近些年建成的机场流线更加顺畅,这也是刘先生‘功能优先、效率至上’的思路。”

2016年,刘太格再次受聘帮助编制福州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对滨海新城的区位、定位、功能分区等进行拓展谋划。如今,福州的城市框架早已跨出“三山”,越过闽江、乌龙江,向东、向海拓展。“福州很好地坚持了‘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发展战略,形成组团式发展的格局,既顺应了自然山水,又契合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令人由衷地欣喜。”刘太格说。

福州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记者 包华 摄

千城千面 规划引领

“福州是我在中国做规划的起点。”回顾过往经历,刘太格说,从20世纪80年代参与福州的首份规划至今,他的足迹已遍布中国50多个城市,完成了近百个规划项目。

带着新加坡的规划经验助力中国城市建设,是否会打造出一个个“小新加坡”?其实不然,刘太格认为,做城市规划要避免“千城一面”,中国许多城市有自然地貌的优势,也有人文历史的优势,这就是城市最大的特色。

透过刘太格参与的项目,能看到他对自然地貌保护的坚持:在厦门岛规划中,他提出不拆筼筜湖堤坝,治理好水质,为城市留下了一颗绿色明珠;在扬州的规划中,他强调要尊重和保护生态本底,通过打造基本功能齐全的独立“城市”,降低拥堵、减少排放,提高生活宜居性……

“山水就是每个城市最大的特色。”刘太格说,城市规划时要尊重这些元素,因地制宜,让城市变得更美丽。

不少到过新加坡的游客都对当地的老房子印象深刻,虽然这些房子多是20世纪中期建造,并不算太老,却成为新加坡中央商务区独具特色的保留建筑,为城市增加了不少底蕴。这就是刘太格一直在呼吁的,要保留城市的文化特色。“福州三坊七巷的雅致、泉州古厝的厚重,都各有千秋,这些古建筑是城市不可再生的资源,保留古建筑,不仅留住了一栋栋老房子,更留住了城市的根与魂,让城市在发展中始终带着独特的印记。”

采访过程中,刘太格还反复提及城市密度这一概念,密度是塑造城市气质的“隐形之手”,如同人的呼吸节奏,决定着城市的舒适度与独特感。刘太格担忧,若大小城市都一味追求高楼大厦、高密度开发,城市便会失去差异性,小城市的闲适也将不复存在。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里远处高楼昂首挺立,中间居民楼相互依偎,近处操场上视野开阔,整个空间让人感觉大气舒朗。

“规划是会‘骗人’的,你看照片中房子不少,却不觉得拥挤,为什么?”刘太格说,“合理的密度是关键。大城市的紧凑高效、乡村的恬淡宁静,通过密度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让每一座城市都拥有符合自身定位的‘呼吸节奏’。”

奔赴多个城市调研、参与城市规划项目、参加专题研讨会……眼下,87岁的刘太格依然没有停下脚步,挤出时间参加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各种活动。“我想做更多的项目。”说这话时,刘太格的眼里有光,“希望能用我的专业和经验,打造更多宜居、便捷的生产与生活空间,这很有意义!”(记者 潘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贝公开信回应争议:罗永浩指责... 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 蔡世奇 9月12日,西贝发布官方微博回应“罗永浩对西贝的相关言论”。 西贝方称...
最新或2023(历届)二十年后...   第一篇:  二十年后,假如我们再相聚在一起,那会是什么时候?同学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家乡会是什么样...
高中同班同学聚会感言说说 高中... 二十高中同学聚会感言一大家好!今天是年初四,在这里给您拜年,祝大家新年事事如意。今晚,我们33位同学...
三十年老同学聚会感言 三十年聚... 20XX年3月2日—4日,同学30年在云阳山峡风烟花三月里相聚了。整个活动洋溢着浓浓的同学情谊。三十...
小学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站着... 文|半糖可乐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广州南沙区一小学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并在文稿中多次强调该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