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9月8日讯(记者 朱丽萍 通讯员 余小静)“在直播间买49元的东西,运费却要55元”“购物时有运费险,退货时运费险链接却不见了”……近日,福建省消委会接到多起针对网购运费的投诉,对此,福建省消委会发布消费提醒:警惕直播间运费陷阱。
投诉:消费者直播购物 掉入消费陷阱
消费者伍先生在某电子商务平台的一个直播间花费49元购买了4尾小锦鲤。直播过程中,主播宣称会采用顺丰、京东等优质快递进行派送,下单时也没有运费到付一说。然而,伍先生收货时却被告知要支付55元运费。他认为这种支付高额运费(运费高于商品本身价格)的情况完全不符合消费逻辑。在查看订单时,伍先生发现直播间下单的购物页面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标价399元的购物链接,翻看商品评论时发现,不少消费者被套路了。伍先生向商家投诉,要求返还运费,但被拒。
消费者于女士称,她在某平台直播间买了一件首饰,购买时链接上写着运费险,可是退货时发现运费险没了,于是找商家讨要说法,经过几轮协商,商家最终同意消费者先垫付运费寄回,收货验收后再返还运费给消费者。
提醒:对于主播的承诺 建议开启直播录屏功能保存证据
防范直播间运费陷阱,福建省消委会建议做到以下五点。
直播购物需冷静,关键信息要留存。直播间主播往往会不断用只有最后几单、优惠即将截止等话术营造紧迫感,让消费者觉得不买就吃亏,从而迅速下单。因此,在直播间购物要冷静,仔细聆听主播对商品的介绍,重点关注商品价格、规格、质量、产地、保质期、配送方式、运费承担主体等关键信息。对于主播的承诺,建议开启直播录屏功能或向客服进行确认,保存聊天记录、商品链接等证据,为后续维权提供有力支撑。
下单之前细查看,异常变动速留证。下单前,认真阅读商品页面详情,包括商品描述、参数、售后服务条款等。若发现商品页面信息模糊、存在歧义,或购买后页面出现异常变动,如原购物页面消失、商品信息被篡改、价格异常波动等,要立即截图保存,并第一时间联系商家核实情况。若商家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应暂停交易,避免遭受损失。
运费价格细考量,理性消费避陷阱。在购物过程中,要理性评估商品价格与运费的关系。若运费明显高于商品本身价格,且商家未提前明确告知运费支付方式及金额,要谨慎下单。
他人评价多参考,不良商家要远离。购买商品前,仔细查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尤其是中差评和追评内容。通过评价了解商品的真实质量、商家的服务态度和售后服务情况。若发现大量消费者反映商家存在欺诈、虚假宣传、售卖假冒伪劣商品、售后服务差等不良行为,应果断放弃在该商家购物,避免重蹈覆辙。
合法权益受侵害,依法依规去维权。一旦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若协商无果,可向电商平台投诉,要求平台介入处理,或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投诉,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福建省消委会提醒,诚信是商家生存发展基石,商家应严格遵守法规与商业道德,如实宣传商品信息,杜绝虚假宣传与故意隐瞒误导。福建省消委会将始终坚守职责,持续关注网络消费市场动态,不断加大监督力度,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