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记者从闽江河口湿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获悉
为进一步提升湿地科普
教育功能与游客体验
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
将于9月8日起暂停对外开放
全面启动湿地博物馆大门口
及序厅等区域改造及内部布展提升工程
预计工期5个月
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
位于闽江入海口处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受海洋水汽影响明显
空气湿度常年较高、夏季台风频繁
导致建筑外立面及露天构件加速老化
自2014年开放运营已逾十年,博物馆大门口、序厅及玻璃廊架等区域已出现钢构腐蚀、屋面漏水、地砖塌陷等问题,部分展品也因潮湿环境受损。作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宣教窗口,博物馆亟需通过改造强化生态教育功能,同时提升游客参观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为了衔接即将实施的
湿地博物馆内部展陈提升工作
外立面改造工作将提前实施
并针对博物馆内陈旧基础设施
管道等进行改造和修复
湿地博物馆大门外立面效果图
外立面改造将统一建筑语言,大门口增设檐口造型,采用米黄瓷砖搭配黑色装饰带,既与后门廊架风格呼应,又能有效遮挡雨水、保护墙面。玻璃廊架设计则提取“飞鸟”元素,通过统一造型语言增强视觉辨识度,并优化屋顶排水系统,解决长期困扰的积水问题。
针对湿地博物馆前厅室外、室内现存的结构安全与功能问题,此次改造从钢结构、玻璃、雨披、石材四大重点领域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针对前厅钢结构锈蚀、雨披漏水等问题,施工方将采用除锈防腐修复工艺恢复结构完整性,并重新焊接内部钢架、增大雨披坡度。同时,塌陷地砖、吊顶及老旧管道将被全面修复更换。此外,博物馆还将对展陈空间进行优化布局,为后续引入互动式生态教育装置预留空间。
序厅外立面效果图
此次改造不仅是设施更新
更是湿地保护理念的升级
通过空间重构与科技赋能
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自然的重要桥梁
(记者 陈家琳 图片来源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