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提质、体教融合“、国字号”荣誉增多……
晋安区奏响“教育强区”奋进曲
2日,晋安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辖区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据悉,晋安区委、区政府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锚定教育强区建设,近年来实现爬坡赶超,步入快车道,推动实现“学在晋安”成为新标杆。
多维突破:
晋安教育捷报频传
近年来,晋安教育亮点纷呈。
荣誉层面,晋安教育“国字号”进一步增多。在省、市政府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获评“双优秀”。今年初被教育部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接着又顺利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认定,成为全市首批通过“双国检”的县区,还作为全国唯一县级代表在教育部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向全国分享“晋安经验”。
教学质量“优秀率”进一步提高。三所区属高中特控线上线人数、中考普高第二条投档线上线率,均有明显提高,让更多学子迈向优质升学平台。
此外,晋安教育“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与上海虹口区开展共建合作交流会,与南平浦城县续写共建协作教育篇章。福州十中一级达标高中创建进入攻坚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容。
三大抓手:
解码晋安教育路径
沿着“建起来、办起来、强起来”的发展路线,晋安区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打开区域教育发展新篇章。
破旧立新激活力。新办校采用九年一贯制,推进“5+4”初小衔接改革,7所初中带动对口小学协同发展;城区与山区学校“统一法人”,实现城乡一体化办学全覆盖,山区中学生源全部回流。
队伍建设强根基。实施“百名优秀校长培养工程”,加大后备校长培养力度,跟岗研修超200人次;“千名优秀教师培养工程”让名优骨干教师突破千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不断涌现;36个名师工作室覆盖全学科,教育部“一师一优课”“基础教育精品课”获奖数连续五年全市第一。
协同育人优生态。2024年晋安入选教育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人民满意的教育逐渐变成“实景图”:引入福州三中晋安校区等10所名校、26个合作办学项目;70所省市区示范性幼儿园覆盖城乡,公办园、普惠园比例居全市前列,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100%达标创建,区属中学一级达标高中考录人数显著增长。
深耕特色:
教育更具民生温度
聚焦群众需求与质量提升,晋安区在托幼一体化、体教融合、基础教育精品课等领域深耕细作,打造有温度的特色教育。
托幼一体解民忧。联动多部门推进托幼一体化民生实事,今年,全区拟招收63个托班、1260个托位,通过新建园配建托班,老园挖潜增设托班等方式,普惠性托位有了明显增长,初步形成“公办示范、普惠主体”的服务格局,满足家庭多元需求。
体教融合促发展。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全省首个区县级体教融合方案,创新让区少体校校长跨部门任职,推动教练员驻校、场地共享,7名退役运动员进校园任教。未来将深化“一校一特”,构建小学至高中体育人才培养链,推广“体校+学校+俱乐部”模式,让孩子在运动中健康成长。在2024年福州市运会上,晋安区包揽青少年组、群众组金牌、奖牌、总分六项第一。
精品课建设树标杆。晋安区实现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五连冠”,背后是“行政推动、教研引领、学校落实、教师参与”的联动机制。晋安区教育局将精品课建设纳入年度重点,设激励政策;进修校组建指导团队,从教学设计到技术应用全程支持。同时对标新课标,鼓励情境教学、跨学科融合等创新模式,通过专项培训、以赛促教提升教师能力,并将获奖课程上传资源平台共享,还建立多元评价与动态改进机制,持续优化精品课质量。
展望未来,晋安将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推进思政一体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从“双国检”达标迈向“教育强区”新高度,为区域发展筑牢教育根基。(记者 赵铮艳 通讯员 赵辉 陈雅 黄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