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牧场为连江锅边增“鲜”添味。
“米浆快散成薄片,虾油一浇,鲜到破防——福州人的清晨,靠这碗‘温柔杀’醒神……”近日,连江籍世界武术冠军陈慧颖,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冠军来了》节目中,推介家乡美食——锅边。
说到福州锅边之“鲜”,尤以连江海鲜锅边而闻名遐迩。从“鲜”上央视节目,到入选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再到香飘海内外,这碗浮动着山海风味的连江锅边,以渔家的铁锅为砚、浪花作墨,将耕海牧渔的千年智慧熬成浓白汤底,每一勺都舀起“以鲜作笺、食不厌精”的匠心和初心。
每到饭点,连江锅边店就排起长队。
连江古早味“鲜”上央视
连江人的早晨,是从一碗锅边开始。“jiaxiemei?”(福州话:吃早餐了吗?),是连江人清晨见面常用的招呼语。
在连江的“早餐江湖”中,有蕴藏山海滋味的鱼丸、肉燕,也有层次丰富的炒粉、煮粉干,还有拌面、扁肉、煎包……但若论连江早餐界“头牌”,则非锅边莫属。一碗锅边搭配上油条、三角糕等“黄金搭档”,便是独属于连江的“古早味”。
关于连江锅边,美食评论家邢娜在《连江:被名字“耽误”的海鲜天堂中》一文中这样写道:“我第一次去,直接点了个‘顶配版’,15块钱满满一碗,里面有新鲜的海虾、鱿鱼,还有各种我喜欢的小海鲜,再配上一根油条,让我整个人都愉悦了起来。自那之后……锅边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开篇,我也记住了‘连江’这个地方。”
连江人的夜晚,也是一碗锅边结束。每当夜幕降临,连江华光西路的客来香海鲜锅边店,便热闹起来。
这家上过央视财经频道、只做夜场的锅边店,宛若连江县城的“深夜食堂”,吸引了一批批饕餮客以及追鲜者。
米浆下锅,锅边糊了。
与清淡的早餐锅边不同,这家夜场锅边店可以根据食客各自口味,自由搭配花蛤、海蛏、海蛎、鲜虾、鱿鱼等数十种配料……价格25元起,一锅百味,丰俭由人。
它是如何“鲜”上央视呢?客来香海鲜锅边店老板娘余炎玉透露:对于“鲜”味的13年坚守。
“我们坚持每天从连江本地市场采购新鲜海鲜,不新鲜就倒掉。”余炎玉坦言,“我自己也爱吃锅边,如果不新鲜,就不会端给客人。”
“海鲜锅边不用多余的调料,仅靠少许盐和食物本身的鲜味,就能让汤底有滋有味。”余炎玉表示,这是她向婆婆学来的传统做法,清汤不仅能凸显海鲜的原汁原味,还让食客吃完后不会感到口干。
一口暖汤入喉,海鲜的鲜美四溢开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碗海鲜锅边的话,那就是“刚刚好”:刚刚好的口感,鲜美却不油腻;刚刚好的食材,让海鲜的香味与米香相得益彰。
“朋友向我推荐了这家店,现场品尝了下,的确很好吃。”专程从闽侯开车前来的一名食客告诉记者。
源于对传统的坚守和对食材的挑剔,这家店铺从最初的7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200多平方米,也将一碗简单的海鲜锅边做成了连江县城的一张美食名片。
连江锅边 选用新鲜海鲜为原料。
大海入味 入选非遗
“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正如清代诗人郑东廓在《福州风土诗》所写,锅边历史悠久。
福州话把锅边叫“鐤边抆”,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锅边糊,简称锅边。“鐤”是福州方言俗字,远古以鐤为釜,后由“锅”字取代。“抆”则表达沿锅边糊一圈米浆的动作。
据《闽菜史谈》记载,鐤边抆是用籼米做的。福建大面积种植灿米起始于五代至宋初,而鐤边抆的做法不迟于北宋。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作为连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连江锅边取材于大海精华,地方风味浓郁。
从肉肥汁多、有“海味之冠”之称的鲍鱼,到蛋白质含量高达59%、有着“海中鸡蛋”之称的淡菜,到可加工成蛏干和蛏油、有“海中人参”之称的缢蛏,到富含蛋白质等营养元素、有着“海中牛奶”之称的牡蛎,再到味道鲜美、有着“百味之冠”之称的花蛤……作为中国鲍鱼之乡、海带之乡、鱼丸之乡和中国生态食材之都、美食地标之都,连江水产品总产量40多年位居全国县级前二,无不给连江锅边增“鲜”添味。
连江锅边出名,还归功于制作技艺精细。
比如,要选用品质优良的陈米,不用新米,并在米浆中掺入一定比例地瓜淀粉,使其更加爽口。“抆”浆时先用半截萝卜蘸食用油,在鼎边薄薄抹上一层,再用碗舀起拌好的米浆,顺着鼎边先顺时针方向“抆”泼半圈,然后再舀米浆反时针方向“抆”泼半圈,最后再补“抆”漏浆,盖上锅盖。片刻后打开,在蒸汽的蒸煮下,米浆呈隆起状,此时当即取锅铲,顺势将隆起的米浆铲入汤中,随后重复步骤“抆”第二遍,盖上锅盖稍煮,再撒葱菜调味,即可出锅。
连江锅边,深受市民青睐。早在2002年,连江海鲜锅边便在福州街头崭露头角。《连江海鲜融入福州传统小吃》一文这样写道:“在福州黎明街、茶亭街、道山路、津泰路等地,有数十家小吃店先后竖起了‘连江海鲜锅边’连锁店的招牌。估计不久后,这种小吃有可能与沙县小吃一样,成为福建餐饮业的名牌。”
渔博会上,连江锅边大受欢迎。
味系乡愁 名扬海内外
连马两地饮食文化同根同源,马祖澳两岸民众都爱吃连江锅边。
“紫菜多少钱?锅边再来一箱……”每年,来自马祖的陈晓雯都会专程带着爱人到黄岐马祖水产品交易中心“扫货”,“特别是之前品尝过的连江锅边,味道鲜美,我打算多买一些带回去分享给亲戚朋友。”
连江锅边不仅风靡全国,还名扬海外。连江文史专家林瑞霖告诉记者,锅边是海外侨胞的乡愁和乡味,在美国一些小吃店可见连江锅边的身影。
锅边产业也是连江牢记做好“海的文章”嘱托的一个生动缩影。2019年,在“清新福建 食在连江”首届“我最爱的连江美食”评选大赛中,连江锅边入选连江十大名小吃;2022年,连江举行同心鲍鱼锅边节,助力当地鲍鱼产业发展;2023年,陈慧颖担任“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公益推广大使;2025年,“锅边婆婆”入选第二批“福州老字号”认定名单,“锅边婆婆”经典海鲜锅边入选第十七届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金奖产品……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连江锅边,正“烹”出向海图强的致富密码,氤氲着富民产业的幸福味道。(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叶建隆 胡铭蕾 连江融媒/文 记者 包华/摄)
下一篇:一张蓝图绘到底丨弄潮儿向涛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