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福州落地全省首家光电信息材料中试平台
在福州教育、科技部门推动下,闽都创新实验室与福州技术市场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全省首家光电信息材料中试公共服务平台近日挂牌成立。这是福州推动创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落实今年“好年华 聚福州”第五届人才大会产学研签约的具体实践,将服务福建省光电领域科技成果开展小试中试服务,聚焦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瓶颈。
闽都创新实验室高性能钙钛矿电池及配套关键装备平台。(市教育局供图)
多链融合
催化产业技术创新“新生态”
依托新成立的光电信息材料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双方将打造覆盖工艺验证、小批量试制、性能测试、成本评估等环节的全链条中试服务基地,显著降低高校、企业创新风险,推动实验室成果高效走向产业化。
闽都创新实验室将充分发挥在战略性先进光电材料、新型照明与显示、高速通信与感知三个方向的先进研发成果和高水平人才团队优势,依托福州高新区光电产业集聚优势,为成熟的光电材料技术成果提供技术验证、小试中试批量化生产和产品测试等服务,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关口。
作为申报中的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运营单位,市属国企福州市人才发展集团下属企业福州技术市场公司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和专业化人才服务功能,为技术成果项目提供商业路线验证、中试结果评估等服务,还将联合闽都人才基金等基金和商业化金融支持力量,为科技成果项目落地孵化提供支持,实现资金链与人才链全周期服务。
未来,双方还将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在光电材料中试平台合作框架下共建激光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显示材料、有机光电材料、纳米光电材料等子平台。
全流程加速
探索中试服务“新范式”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试服务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也愈发突出。今年1月,省科技厅等四部门印发《福建省中试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5—2028年)》,提出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中试服务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转化应用、性能工艺改进、工艺放大熟化、产品型式试验、产品性能测试、小批量试生产、仪器设备共享、设备应用验证等专业化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但目前,福建省缺乏真正意义上兼具公益性和市场化特点的中试服务平台。
为探索中试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市场化服务,双方组建了专业运营团队,在共建的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中建立全周期、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开放、协同的资源支持机制。在中试服务过程管理中,设置“项目筛选”“双轨验证”“量化评估”“产融对接”“落地孵化”“五链赋能”等6个环节,实现从技术成果项目的征集筛选、技术路线成熟度和商业可行性双重评估,到中试项目转化落地、创业企业孵化加速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助力项目快速“落地生根”。
协同聚力
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相关工作,以申报和创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工作为抓手,聚焦福州光电、新能源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出台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举措,充分发挥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省级创新实验室等平台优势,形成科技、教育、人才、金融等各方合力,推动建设一批高能级研发平台、打造一批高水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举办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等“五链”融合专场活动,有力推动了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成果来榕转移转化,促成一批产学研合作新项目落地。
随着首家光电材料中试平台的落地,福州市将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配套体系,建立完善“研发—中试—孵化—产业”全周期培育机制,为产业升级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 李白蕾 通讯员 许凌炜 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