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手段 守护学生课后时光
晋安区检察院党建引领托管机构专项治理见成效
作为衔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中转站,托管机构正成为不少未成年人的“第二个家”。但行业快速发展背后,却存在着无证经营、人员无资质、食品安全不达标等隐忧。近期,晋安区检察院围绕群众急难愁盼,以“映象·晋检”党建品牌为引领,深入开展托管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以法治手段守护学生课后时光。
整治源于一次校车超载事件。检察官发现,涉案车辆核载7人,实际载客19人,其中17人为未成年学生。该车为某知名托管品牌门店专用,且托管机构部分门店还存在食品安全和产品安全隐患。
随后,晋安区检察院依法向涉案企业制发检察建议,指出痛点,提出整改意见,也传递出对其践行社会责任的期许。企业积极响应,主动投入专项资金,对全市直营门店实施监控加装、门禁升级、一键报警等改造措施,开展风险排查和员工培训,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合规”。
治理不止于个案。托管机构经营活动牵涉多个监管部门,“单打独斗”难解系统性风险。晋安区检察院坚持“党建+联动治理”模式,推动教育、市场监管、消防、公安、卫健等多部门联合整治,形成常态监管机制。同时推动行业协会力量介入,倡导“入职查询”制度,严防有侵害前科人员接触未成年人。
治理既靠制度管理,也靠意识提升。6月13日,晋安区检察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为40余家托管机构代表开展专题法治课,普及法律责任,强化安全意识。活动现场,机构代表签署合法经营倡议书,郑重承诺守好每一道安全防线。
从个案切入到系统治理,从监督整改到行业自律,晋安区检察院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依托“映象·晋检”党建品牌,构建“精准监督+联动共治+普法宣传”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持续推动托管行业法治化、规范化发展,让“第二个家”更加稳当可靠,真正托得起孩子的未来,护得住成长的时光。(记者 宋亦敏)
上一篇:解决急难愁盼事 清风正气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