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观展览,了解闽江口阻塞线的故事。记者 欧阳进权摄
由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联合马尾区档案馆主办的“众志成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正在马尾区档案馆展出。展览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档案文献和实物展品,全景式再现马尾沿江军民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其中,一幅1939年闽江口阻塞线示意图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抗日战争时期,闽江下游入海口是福建抗日前线的战略要地。”马尾区委史志室主任韩青说,马尾沿江军民在琅岐、闽安、马尾港等地英勇抗击侵略者。抗战期间,马尾地区走出了王助、江涛、李世甲等抗战英杰,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抗击日寇的壮丽篇章。
1939年闽江口阻塞线示意图显示,过去闽江有长门、乌猪、梅花白头屿等3条通航港道,是阻塞线的重要分布区域。展览的史料揭示: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海军部长陈绍宽紧急命令构筑闽江口阻塞线。海军马尾要港司令部与福建省水利总工程处迅速成立闽江特别工程处,在闽安协台衙门设立抗战指挥部,一场保卫家园的斗争就此展开。
为阻止日舰沿闽江入侵福州,闽江特别工程处设法征集石料,马尾沿江军民毫不犹豫地拆除闽安石头城,用于沉船塞港。同时,征调闽江下游所有木船,组织千余名石工昼夜开山取石。1937年9月3日下午5时,随着60艘满载石料的帆船相继凿沉,这项抗战时期福建规模最大的工程启动。
整个工程历时两年四个月,填筑石料500多万吨,修筑了烫斗、乌猪、梅花、壶江等4道水下阻塞线。马尾征调多艘大型商船,与福建盐务稽核所部分缉私艇、罗星塔码头的方舟与大号帆船等参与石料运输。随后,组建了布雷队,在闽江口阻塞线布设马尾造船厂自制水雷400多枚。
这些闽江口阻塞线被誉为“抗日水上长城”。1938年5月31日,日军飞机疯狂轰炸阻塞线和巡防舰。“正宁”“肃宁”等舰官兵英勇还击,击落两架敌机。敌舰数次企图冲破防线,都被沿岸要塞炮台以猛烈的炮火击退。直至1941年4月,这座“抗日水上长城”成功阻挡了日寇进犯福州的企图。
1944年,日寇发动第二次福州战役,10月4日占领闽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岭抗日游击队在闽安地下党和群众的掩护下,神出鬼没打击敌人。一天深夜,游击队突袭日军驻地,打死、打伤数人。翌日清晨,日军倾巢出动,挨家挨户搜查,300多名群众被赶到校场前集中。日军架起数挺机关枪,杀气腾腾地要闽安百姓说出游击队的下落。闽安百姓怒目而视,没有一个人当孬种。恼羞成怒的日寇伍长拉出一名群众,妄想杀一儆百。危急关头,被乡人尊称为“宜伯”的辛亥革命志士邱俊卿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日军慑于群众的激昂情绪,只得罢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马尾军民为抗战胜利而欢欣鼓舞。
“这场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马尾军民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精神的传承。那段用血肉谱写的抗战史诗,将永远激励后人砥砺前行。”马尾区档案馆馆长陈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