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21日电 (李嘉励)“以前村里路不好走,现在硬化路通到家门口,杂物堆变成小花园,住着舒心多了!”这是黟县洪星乡联光村村民李阿姨的真切感受,也是全乡环境整治的生动缩影。
地处黟县群山间的洪星乡,曾因部分自然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欠佳,让村民的“幸福感”打了折扣——坑洼路难行、夜晚村昏暗、杂物堆占道,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共性痛点”。自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以来,洪星乡以长春村溪头组为模范,将其环境整治、亮化提升、共建共享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全乡6个行政村,推动一个个自然村实现“颜值”、“气质”双提升,让民生实事如春风化雨,浸润村民心田。
借鉴溪头组“以村民需求为导向”的经验,今年以来,洪星乡将基础设施补短板作为首要任务,组织施工队伍对全乡破损村道、入户路进行全面硬化,累计修复道路28公里,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户户有平整院”。针对房前屋后“脏乱差”问题,乡干部带头包片,村干部上门动员,在全乡推动“三清三拆”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堆300余处、农业生产废弃物80余吨。
“为了让腾出来的空间‘变废为宝’,我们将‘户主会’开到每个村组,积极听取大家在村庄建设过程中的意见建议。在杨家墩村,闲置地块改造成为可容纳20余辆车的生态停车场。在大星七组,边角空地打造成四季常绿的小菜圃、小花园。昔日的‘环境死角’,如今成了村民打卡的‘乡村美景’。村民们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成了和美乡村建设的‘主角’,也让每一处改造、每一项设施都承载着大家的期待与情感。”洪星乡人大主席程薛明表示。
如今的洪星乡,走在任何一个自然村,都能看到硬化的村道干净整洁,太阳能路灯排列有序,家家户户门前花草点缀,“村美、景净、人和”的画卷在全乡徐徐铺展。下一步,洪星乡将继续深化“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思路,在巩固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挖掘各村生态资源、文化底蕴,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让更多自然村实现“华丽蝶变”,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