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州高新区针对企业反映的“普法形式单一、内容不精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深入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普法创新模式,通过精准对接企业法律需求、创新普法形式与载体,将法律知识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能。
在“趣味普法市集”,企业职工在游戏中学习法律知识。
打破“大水漫灌”式的传统普法模式,建立“企业点单、部门派单、律所接单、政府买单”的普法机制。高新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研园区多家民营企业,梳理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最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并以此为核心设计普法内容体系。
今年5月,高新区政法办联合南屿法庭创新推出“情景剧+讲座”模式,通过模拟“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赔偿”“加班工资计算争议”等真实案例,让企业管理者直观感受用工风险。活动现场,南屿法庭庭长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最新修订条款,讲解企业用工“避坑”要点,进一步提升企业依法用工意识,减少劳务纠纷的产生。
对于民营企业普遍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高新区政法办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利护航行动”,邀请知识产权律师、法院法官进企业提供“一对一”咨询,细致解答企业在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侵权维权等方面的困惑,指导制定个性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
为解决传统普法“企业不愿来、来了记不住”的难题,高新区将普法场景从会议室延伸至企业生产车间、园区广场等场所,通过互动体验、趣味游戏等形式,让法律知识“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
去年5月,高新区政法办联合12家区直部门在创新园创客大街举办“趣味普法市集”,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吸引1200余名园区企业职工参与。“以前觉得法律枯燥难懂,通过游戏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意识到了企业经营中的很多风险点。”高新区某电子企业负责人表示。
此外,高新区还整合政法、司法、人社、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资源,联合福建宽达律师事务所、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等专业力量,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业支撑、企业参与”的普法协同机制;同时,不断挖掘在合规经营、法律风险防控、内部普法教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让企业从普法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通过搭建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让示范企业分享具体做法和心得感悟。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法律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深度渗透,更在园区内形成了“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让普法工作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普法工作在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企业行稳致远,为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高新区政法办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肖远强/文 高新区政法办供图)
上一篇:江阴港:悠悠古渡口 熠熠生新辉
下一篇:抗日英雄郭仕春事迹陈列馆将开馆